策發善行精進心
文/普雲精舍禪修班學員 傳昇

  《菩薩本行經》說:「夫懈怠者,眾行之累。居家懈怠,則衣食不供、產業不舉;出家懈怠,不能出離生死之苦。一切眾事,皆由精進而得興起。」在韓愈的《進學解》中有一段佳句:「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世間上的學業、事業,無不賴於矢志不移的精進努力;在佛法的修學上,更要以精進勇猛心修諸善法,鍥而不捨地努力上進方有所成。

  《大智度論》指出:「精進法,是一切諸善法之根本,能出生一切諸道法,乃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以,能以精進心策發善行,即能與善法功德相應。然而,如何在面臨逆境時保持精進不退心?

  首先要建立正確的知見。先問問自己:學佛目的為何?不為求佛菩薩加被、不為一己私利,而是要「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當提醒自己:困頓之境終會過去,應堅持行善的理念,絕不輕言放棄;從另一角度思考,則可藉此逆境,深入觀行,勉勵自己「甘心甘受,都無冤訴」。

  若同參道友於逆境中無法堅持信念,我們可以「四攝法」來幫助對方:

  第一、布施。如果對方於生活上有急難,先助其度過眼前困境,一方面幫助其建立謀生之道,一方面以正法建立其向上奮起的信心。

  第二、愛語。以關懷的言語來幫助對方化解煩惱;切勿口出負面的言語,如:你就是以前不發心才會落入現在的苦報……等等。

  第三、利行。了解對方修行的障礙所在,假使因工作太忙而沒時間至道場共修,可與他保持聯繫,善巧誘導並提攜鼓勵,使其善法因緣延續不斷。

  第四、同事。以同理心幫助對方,不讓對方有接受施捨的感受。當對方已能站穩腳步,則可進一步策發其精進心。

  不論是日常生活或者學佛修行,在順境與逆境中都有必須面對的障礙,唯有堅定信願,於正法上念茲在茲,精進不退,才能突破一切困難。


>>閱讀相關文章

精進 覺大和尚開示

精進,目的是在對治懈怠的習氣。做任何事情,一定要發精進心才會成功;否則,一曝十寒,懈怠不前,無論學業、事業、道業都無法成就。社會上成大功、立大業的人,都是經過一番辛苦努力、精進用功所得來的成就。

恆持正念勤施功 見術法師

理精進原本即與事精進不相妨礙,於事精進不執著,即是理精進;事理圓融,圓修事理,方為真正的精進。

慎勿懈怠放逸 見漓法師

佛陀時代,舍衛國有一位比丘,生性懈怠懶散,好逸惡勞,每天渾渾噩噩度日,經常在飽食之後就關起房門睡覺,只知貪圖色身的舒適,從未用心思惟法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