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聖王羲之寫黑了一大池的水才練就一手好字;愛迪生以數百種材料做了一千六百多次實驗,才發明了燈泡;國父孫中山先生努力了十一次才革命成功。月劦尊者雖八十才出家,但由於經年月劦不至席,後來證得阿羅漢果;長慶祖師坐破了七個蒲團才開悟。所以要想成就世間的學業、事業,若沒有一番精進,是很難有所成就的;世間法如此,出世間法亦然,菩薩要脫離老病死苦的輪迴,度化眾生,乃至成就佛道,若不勤加精進,則一切理想都只是空花水月。 念念不空過 安住於本心 精進可分為事精進與理精進。何謂事精進?就是在事相上努力不放逸的修持。如:每天念幾萬聲的佛號、禮佛幾千拜、發願誦經幾萬卷等等,這些都是在事上的努力,若缺乏恆心、毅力,而只是一時興起的勇猛心,終究無法圓滿種種功德。《大智度論》云:「精進相者,身心不息故。」於身,我們勤修一切善法,勤斷一切惡法;於心,我們念茲在茲,無絲毫懈怠,如《普門品》中說:「念念不空過,能滅諸有苦。」此外,更可以四正勤:「已生善念令增長,未生善念令速生;已生惡念令滅除,未生惡念令不生。」作為修行努力的方針。於心行,念念相繼無有間斷;於身行,身語意業無有疲厭,如此勤勉,就是事精進。 何謂理精進?即是以不生不滅心為本修因,時時刻刻安住於自己這念不生不滅的本具心性,將來必能證得不生不滅之果,這就是理精進。若未明悟此理,只知道在事上精進,如此念念相續的心則是有生有滅,將來所感得的果報亦屬生滅,仍無法契入不生不滅的佛道。如何以不生不滅心為本修因?就是時時刻刻安住於本具的這念清楚明白、如如不動的心,處處作主,當下這念心沒有生滅去來、沒有迷惑顛倒,安住於斯,才是真的端坐如來家中,才是最高的精進。 圓修事理 如實精進 事精進與理精進,一則屬生滅,一則為不生不滅,修行過程中當如何著手?《大智度論》提到,菩薩修行六度,於布施、持戒、忍辱中精進修習,而能成就大福德;於禪定中精進修習,而能趣入般若波羅蜜之智慧門,知一切諸法實相。故而以事精進為前方便,於布施、持戒、忍辱波羅蜜中,勤修一切善法,累積福德資糧,再者,由修習禪定的專注攝心,契悟實相──這念不生不滅的本具心性,即為般若波羅蜜。《華嚴經》敘述,菩薩在不壞回向的位階時,誓修一切善根無有疲厭,修善根已,復修集無量功德,皆為成熟一切眾生,無有退轉、無有休息、無有疲厭,最後還要無有執著,才能證寂滅性,了法無二,得實相法。是以當如《金剛經》所說「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方得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又《大智度論》云:「知一切精進皆是邪偽故,以一切作法皆是虛妄不實,如夢如幻,諸法平等,是為真實。平等法中,不應有所求索,是故知一切精進皆是虛妄;雖知精進虛妄,而常成就不退,是名菩薩真實精進。」於事相上,修一切善法而心不執著,雖心無所著,仍不礙修一切善法,如此行持,必能與理相應,進而契悟這念不生不滅的佛心。理精進原本即與事精進不相妨礙,於事精進不執著,即是理精進;事理圓融,圓修事理,方為真正的精進。
精進 上惟下覺大和尚開示 慎勿懈怠放逸 見漓法師 策發善行精進心
傳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