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勿懈怠放逸
文/見漓法師

  佛陀時代,舍衛國有一位比丘,生性懈怠懶散,好逸惡勞,每天渾渾噩噩度日,經常在飽食之後就關起房門睡覺,只知貪圖色身的舒適,從未用心思惟法義。

  佛陀知道這名比丘的壽命將在七天之後終了,為免其墮入惡道受苦,於是來到他的住所慈悲開導:「咄起何為寐,螉螺蚌蠹類,隱蔽以不淨,迷惑計為身。焉有被斫瘡,心如嬰病痛,遘了眾厄難,而反為用眠。思而不放逸,而仁學仁跡,從是無有憂,常念自滅意。正見學務增,是為世間明,所生福千倍,終不墮惡道。」一聽到佛陀的教誨,比丘立刻驚醒,既敬畏又惶恐地起身向佛頂禮。佛陀問:「你可知道自己宿世以來的因緣業報?」比丘慚愧地回答:「弟子心性昏昧,一無所知。」

  佛陀告訴比丘:「很久以前,毘婆尸佛住世時,你曾出家為僧,由於貪愛自身的利養,不知要持戒研經,每日吃飽就睡眠。生命終了,即投生為牛馬身上的螉蟲,一過就是五萬年;此後壽終,又投生為螺貝蚌蛤之類的寄生蟲及木頭的蠹蟲,各別度過了五萬年。螉、螺、蚌、蠹這四種蟲,都是生長在幽暗的地方,執著色身、愛戀生命,以黑暗隱蔽的處所為家,不喜好光明,一入睡眠之中,就要經過很長的歲月才會醒來,始終沉淪於罪業的迷網,而不懂得尋求出離苦海之法。你的惡報才剛結束,現在得身為人,又出家作了沙門,為何還貪戀睡眠,不求解脫?」

  比丘得知自己過去的業報後,心懷畏懼,深深地懺悔自責,誓願精勤於道,不再懈怠放逸。最後終於斷除煩惱諸障,證得阿羅漢果。

  佛陀曾教示:「無以睡眠因緣,令一生空過,無所得也。」人身難得,我們應把握聽經聞法的因緣,用功辦道,以世尊的教誨自我惕厲:「晝則勤心,修習善法,無令失時;初夜後夜,亦勿有廢。」時時覺察自心,不懈怠放逸,才能免於惡業苦報,進而真正的離苦得樂。


>>閱讀相關文章

精進 覺大和尚開示

精進,目的是在對治懈怠的習氣。做任何事情,一定要發精進心才會成功;否則,一曝十寒,懈怠不前,無論學業、事業、道業都無法成就。社會上成大功、立大業的人,都是經過一番辛苦努力、精進用功所得來的成就。

恆持正念勤施功 見術法師

理精進原本即與事精進不相妨礙,於事精進不執著,即是理精進;事理圓融,圓修事理,方為真正的精進。

策發善行精進心 傳昇

在順境與逆境中,都有必須面對的障礙,唯有堅定信願,於正法上念茲在茲,精進不退,才能突破一切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