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其它主題 |
|||
學佛前常在思惟,生命究竟有何存在的意義與價值?高中與大學時期,曾經在幾次聲樂比賽中得獎,加上同學們的鼓勵與老師們的期許,以為自己已經找到了人生最光明與值得追求的夢想。但在學習與演出的過程中,發現自己並非真的快樂,因為自己的快樂──建築在別人的認同與肯定上;更擔心習慣於掌聲後,掌聲對自己,會不會如同空氣對生命般不可或缺;失去掌聲,便彷彿失去空氣,自己將不再快樂,生命也將失去意義、價值與光澤。再環顧那些優秀的演唱家,當他們遇到技巧與聲音上的瓶頸,以及聲音與體能上的老化時,是否能夠安然接受、坦然面對?幾經思惟,一般人追求所謂的絢爛人生與夢想,到最後還是得面對無解的難題。於是,毅然訣別這條自己人生中可能的錦繡前程,選擇平凡的隨緣度日。 頃刻一聲鑼鼓歇,不知何處是家鄉 拋開夢想、拋開他人的目光,試圖享受平凡悠閒的人生。婚後,將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家中、放在自己身上,以為只要能讓家中所有成員都歡喜快樂,自己便掌握了圓滿的人生。直到從小疼愛自己的祖母往生了,才猛然發現,不論自己逃往何處,都得面對生命的難題,因為人的生命不是永恆的,人終究會死亡!此時此刻襲上心頭的,不僅僅是失去親人的感傷,更是對生命無盡的疑惑與恐懼。 海中浮木,黑暗明燈 是諸佛菩薩的慈悲護念、是過去修得的福德因緣,在這無奈與無助的時刻,讓我在茫然的人生大海中,看到了一線曙光──佛法。佛法中因緣果報、緣起性空與輪迴的道理,不僅讓原本對生命本質一無所知的我,不再如此充滿迷惑與恐懼,也由於這一線曙光,讓自己對未來的人生更具信心與更覺得踏實! 使人愚蔽者,愛與欲也 明朝一位羅狀元曾做了首〈醒世詩〉:「急急忙忙苦追求,寒寒暖暖度春秋。朝朝暮暮營家計,昧昧昏昏白了頭。是是非非何日了?煩煩惱惱幾時休?明明白白一條路,千千萬萬不肯修。」雖然只是短短的一首詩,卻道盡了世間人的無奈、悲哀與迷失。的確,人們為了追求物質上的滿足,為了追求所謂的幸福人生,終日忙碌,無有休歇。總以為「得到」才是最快樂,總以為「名利」才是人生最大的成就,卻沒覺察到,在我們自以為得到滿足、得到快樂的同時,伴隨而來的,往往是更多的欲求,與更多的煩惱,而這些無有窮盡的煩惱、欲求,同時也耗盡了我們的生命! 古德有言:「心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仔細檢視我們的生命與生活,其實我們真正賴以維生所必須的物質並不多,但我們想擁有的東西卻多得數不清:沒車子前想要車子;有了車子想房子;有了房子想出國旅遊、想創立自己的事業王國、想移民、想 ……,無止盡的欲望,為我們帶來的只是更多的追逐與忙碌,而這些追逐不已的習氣,也只會讓我們生生世世輪轉不休、求出無期! 一切現成,不假外求 經云:「多欲為苦;生死疲勞,從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指出真正的快樂不假外求,而是來自於內心的少欲、知足。又云:「眾生皆有佛性,眾生皆能成佛。」「迷即眾生,覺即菩提。」眾生之所以煩惱心重,只因迷惑顛倒,不知世間一切事物,都是因緣聚合而生,因緣終散而滅,是幻化無常。若不能放下執著,我們將因擁有而歡喜,也將因失去而煩惱與悲傷。反之,如能放下對世間事物、名利的執著與追求,能夠安於本自清淨的自性,就會發現「一切現成,不假外求。」 學佛數年,回首學佛前的自己,不知生命的本質,不懂人生的意義,不了解「自心本來清淨」的道理;錯認妄想執著為自己,沉淪在貪瞋癡的無明深淵中,追求外在的肯定與感官上的享受。而當自己慢慢能捨下外在的攀緣與物質生活的追求,回歸到自然與儉樸的生活,回歸到平靜與安定的心,才發現,原來自己一直都在「捨本逐末」,原來生命是如此的寬廣,人生可以如此的自在!
人生知足常樂最富貴 上惟下覺大和尚開示 錢財乃五家所共有 見擔法師 積聚錢財的迷思 見濾法師 知量知足常安樂 傳尊 用清淨的心圓滿人生
傳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