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舍為弘揚佛法,接引大眾,所以每天都會接觸到形形色色的人,大家帶著自己的習氣來到道場學佛,每個人有著不一樣的生活背景與不同的生活習性,因此在道場中共修,首先學到的就是心量要廣大。住持法師開示中常提到一個比喻:一個杯子,放入一茶匙糖,就變成甜的水,放入一茶匙鹽,就變成鹹的水;若一茶匙糖、一茶匙鹽放入大海中,卻無絲毫影響。這個比喻就是告訴我們,心量要如同海洋一樣廣大。遇到事情時要互相忍讓,不斤斤計較,給別人方便,其實也是給自己方便,所謂「家和萬事興」,大家能和合共處,便能安心學習修行,道場自然團結有力量,由此可見,和合真的是非常重要。 有時起了煩惱,向法師請法時,法師常會很慈悲的開示,想想你的初發心是什麼,如果發心是正確的,那麼其他的一點挫折就沒有什麼好掛礙的。如此在道場,無論待人處事,自然和諧互助。 清淨和悅真護法 在學佛的過程中,傳研深深體會到在道場中學習,一定要有對佛、法、僧三寶的恭敬心,一念恭敬心生起,人自然就謙虛,傲慢的心就去除了,繼而必能好好的精進用功,更增益對佛法的信心,幫助自己轉化貪、瞋、痴的習氣,進而能使心清淨安定。而習學道場中禮佛、問訊、執持經書等種種行儀,能幫助我們轉化過去急躁大意、動作粗魯的習氣,使心更加安詳自在。若能用心的從生活細微處去學習,必然深得法益,別人也能從自己言行的改變,知道學佛真好,這才是真正的護法護教。 佛經上闡明人人都有佛性,只因心被貪、瞋、痴所覆蓋,無論是貧富、貴賤、老少,只要肯精進用功,就能體悟本具的清淨心,顯發圓滿的智慧。所以面對大眾,不要用世俗的分別心去論人的長短,不要和人比較。現在我們有這麼好的因緣能學習佛菩薩的般若智慧,就要以慈悲心關懷鼓勵大眾,使所處的團體能更和諧、更安定。
對人以和
上惟下覺大和尚開示 和者,祥之端也
見鏗法師 以和為貴
編輯部 和合的重要性
見采法師 一張大圓桌
編輯部 智德雙修福慧圓 心平氣和天地寬
見心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