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起心動念,往往顯現於外在的言行舉止中。心粗身必粗,舌根亦容易失控。反省檢討自己過去是否因瞋怒而重重摔門、摔東西?是否曾因一時情緒而對家人、朋友說了不該說的話?是否曾因急躁衝動,而做出令自己後悔萬分的事?一個性情躁動粗暴的人,人們往往敬而遠之,不敢親近。 而且個性粗暴的人,自己常常也是最直接的受害者。古人云:「忿怒則氣逆,急遽則氣耗。」身與心是相互影響的。醫學報告顯示,患有心臟血管疾病的病人,絕大多數屬於急進好強個性。除了色身健康受到損害外,五陰熾盛、作不了主才是真正的苦。心躁氣粗的人在苦中而不自知,反因無明復造種種惡業,苦上加苦,不僅自身不得自在,更傷害其身旁的人。兄弟吵架、夫妻不和、親子關係緊張,乃至校園暴力、幫派鬥爭、種族衝突、國際戰爭,無一不是因粗暴心而起。 柔和忍辱是良方 對治粗暴心,須用和合與忍辱。古德云:「意粗性躁,一事無成;心平氣和,千祥駢集。」面對一切人事物,能心平氣和,則做人、做事都容易成功。而心平氣和的功夫,除了修養,更需要覺性。覺性高,便易於覺察自己的身口意,不致出現失控的行為和言語。忍辱,尤為去除粗暴心的一帖良方。平時即要練習堅住正念、忍心不動,若能善加思惟因緣果報之理,則不只於現前的逆境能安忍,更能忍住自己瞋恚不平之氣於未發,「甘心甘受,都無冤訴。」 和合即是無諍。心意無諍,則氣定神悅,人喜親近;言語無諍,則口業清淨,離諸過患;自行無諍,則進止安詳,不擾有情。要做到待人處事和合無諍,可以「對上以敬」、「對下以慈」為入手方便,進而將恭敬、慈悲的心念擴展至一切人身上。有了恭敬心、慈悲心,內心的粗躁暴戾之氣自能降伏。
對人以和
上惟下覺大和尚開示 以和為貴
編輯部 和合的重要性
見采法師 一張大圓桌
編輯部 智德雙修福慧圓 心平氣和天地寬
見心法師 團結和合 護法護教
丁艷珠(傳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