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2
 
本期主题:用佛法点亮心光──青年禅修教育







青年时期,是奠基一生的关键阶段。
透过禅修教育,引领莘莘学子知因识果,开发心地,树立正见,
找到人生真正的意义与价值。
以佛法的慈悲、智慧,点亮自性心光!


转烦恼为菩提

文/全国大专青年禅学会总会谘询委员 法慈


  国小六年级时,老师潜移默化地教导我们敬慈和真,种下了反思与认真负责的种子。到了大学,因老师邀请而加入佛学社,开启了每周一次思考生命重要议题、认识及贴近自己的历程。当时仅在社课中进行反思,但生活中鲜少主动反省,也常因琐事、不如意而起烦恼。接着参加禅学会的活动,体认到学佛便是面对内心、解脱烦恼的方法,帮助自他离苦得乐。

  直到大三,终于与佛学社朋友同行到精舍上禅修班,从静坐到聆听师父的开示,课程结构完整,能有系统地从最核心、基本的佛法开始学习。了解到所有众生都有佛性,不需向外求,只要向内照,透过修行帮助自他。过往的自己较抑郁,学佛后了解到人生是苦,要靠个人心念、修行来离苦得乐,犹如当头棒喝,给我很大的信心;因缘果报之理,让我不再困扰于是否被看见,因为「everything counts」,每个努力、善念都counts,每个懒散怠惰、恶念也counts,重要的是能否问心无愧,如苏格拉底说「按照你所知最善的方式去生活」,中台四箴行「敬、慈、和、真」就是很棒的判断标准。世间各种境界,佛法皆能应对,如:意识到层出不穷的烦恼,总想逃避,但压抑或视而不见,只会压力更大;透过学习「五利使、五钝使」的道理,让我有清晰的参考架构,能分析自己的烦恼,深入认识它的种类、来源,了解困扰及害怕的原因、卡住及矛盾的点为何。真心觉得佛法能透彻解析一生面临的难题,实在很了不起,帮助了忧郁、焦虑的我,让我意识到人生就是一场修行,透过觉察,解脱惯性轮回,让我自我赋能,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课题,上辈子还没克服的,这辈子继续努力,这辈子没克服的,下辈子继续,生生世世认真修行,直到解脱烦恼。

  如何接引更多年轻人学佛?以四摄法「布施、爱语、利行、同事」理解对方及提供方法,分享佛法以人为本的智慧。回想初任佛学社社长时,常无法自在地邀请朋友学佛;现在透过闻思修滚动式修正习气,并持续禅修、与道友切磋,更能自信地推荐朋友认识佛法。期待自己透过福德、教理、禅定的实践,让自己、周遭的人端正知见观念,过得更自在;进一步期许以愿力、影响力利益更多人,灯灯相传,让大家都能过得更好。老和尚曾说:这个世界是大众共同的依报,任何人的起心动念,都会对外境产生影响。期待透过每个人修行、安定自心,让世界呈现更美丽的样貌。



单元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