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
 
中台廣傳







中台禪寺一百一十三年度精舍住持精進禪修

文/編輯部

中台禪寺一百一十三年度精舍住持精進禪修

  本寺於一百一十三年十二月二日至十六日,舉行為期二週的精舍住持精進禪修。秉承開山祖師惟覺安公老和尚弘法利生之慈願,住持法師們平日於海內外各分院積極弘化,接引社會大眾聞法禪修。值此專修勝緣,於禪堂中精進參究,透過每日十支香的靜坐,都攝六根,於坐香、行香、早晚課誦、行住坐臥間,綿密返照心地,期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直契心源,以此深化弘法度眾之資糧。

菩提自性 直下承當

  住持見穎大和尚於禪修中提示大眾:禪七是剋期取證的法門,訂定一個期限,大眾萬緣放下,發起精進勇猛的道心,在禪堂裡依著教法來用功。所謂「悟後起修,方是真修」,悟,一定要悟到心性的道理,依性起修,依菩提自性、本自具足的真性來修,才能得到最好的修行成果。六祖大師告訴我們,這念菩提自性,「本自清淨」,是超越一切相、空性、無形無相的清淨心;「本不生滅」,這念心不生不滅,一直都在,只有當我們迷失了,這念心性才沒有辦法彰顯;「本自具足」,所以不需要往外求。

  禪七,就是一個直面自己、直下承擔的過程,種種不同的境界考驗,都是讓我們學習如何在境界中作主。黃檗祖師云:「終日不離一切事,不被諸境惑,方名自在人。」終日不離一切事,我們在禪堂裡也有種種不同的境界,可能來自於周遭的環境,或是自己身、心所產生出來的境界,但這些也都是我們修行過程中很重要的助緣。所以,在禪堂裡面對這些不同的因緣,依著教法,選擇合適的方法來處理,對治也好、隨順覺性也好,不糾結,把這些境界轉化,進而達到一種好的結果,如此自然而然也增長了自己的作主能力。

  洞山良价禪師云:「切忌從他覓,迢迢與我疏。」當我們愈是要往外找,只會走得愈來愈遠。「我今獨自往,處處得逢渠」,只有在每一個境界因緣、每一個當下當中直下承擔,才能夠找得到。找到之後,我們還要有分辨的能力:「渠今正是我」,每一個當下顯現出來的相、每一個當下顯現出來暫時的我,都是這念心的作用,「我今不是渠」,切忌不要認賊作父了。「應須恁麼會,方始契如如」,有了這樣的了解,我們才能真正在面對自己的過程中,愈來愈與這念本自具足、一直都存在、超越一切相、空性、無形無相的清淨心相應。

  這念心「本不動搖」,既然無形無相,如何散亂?它的體性空寂,本來就是寂然不動。有了這樣的體會,心真的靜下來了,達到一種無形無相的清淨境界,如此來用功,才能真正契悟到那個一直存在、超越一切有形有相、又能呈現所有有形有相的清淨心。



1.住持見穎大和尚慈悲為大眾開示法要。
2.3.住持法師們把握禪修勝緣,於動靜間綿密參究,期能向上一路,徹見本來面目。

靜中養成 動中磨鍊

  禪修期間,住持和尚明示參禪旨要,提示參話頭、中道實相觀、觀音菩薩耳根圓通、永嘉四料簡等方便教法,並舉祖德法語公案,助益學人落實心地法門,於動靜之間念念返照心田,期能就路歸家,徹見自己本來面目。

  為期二週的精進專修,住持法師於動靜間迴互用功,身心澄寂,法喜禪悅,對心性之理有更深的體悟與信心;禪修功圓,回到駐錫的海內外分院,將繼續以身行道,秉慈悲願行弘傳中台心法,以堅定的菩薩行履,廣度十方有情,同入佛智,發菩提心,永不退轉。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