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台 山 月 刊 297 期 |
|
中台廣傳 |
住持見穎大和尚應邀至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演講開示
|
1.2.臺灣師範大學吳校長、陳副校長及校方主管以茶敘歡迎見穎大和尚的蒞臨。 3.演講圓滿之際,大和尚與現場聽眾合影。 |
真心不變應萬變
大和尚於開示中提到,藉由研究報告可彙整出AI時代的三大挑戰:變化快、繁雜多、複合難。要如何運用佛法的智慧來克服這些挑戰呢?佛法中「戒定慧」的核心內涵,能夠開發我們每個人的品格,在這樣的基礎上,也可以讓我們更好地面對AI世代所帶來的種種挑戰。
大和尚並歸納出三句話,向大眾說明修行的觀念:第一,一切都會過去的。從佛法上來講,它有更深的意涵,所謂「二道相因,生中道義」,「變」與「不變」並不是相對,而是互依互存、互相成就的,我們可以從變的當中,進一步找到不變的根本,運用這個根本,並透過嚴謹的自我要求,產生出靈活的適應力,也就是所謂活鱍鱍的自在、無限的可能性。
第二,與自己對話,讓心靜下來。要做到嚴謹的自我要求,可以從與自己對話,讓心靜下來開始。道元禪師曾說:「學佛道者,學自己也;學自己者,忘自己也;忘自己者,萬法所證也」,我們修行學佛,要真實地面對自己;學自己,就是要把自己忘掉,跟所有的人來學習。而這一切都是從把自己的心控制好、從靜下心開始。《楞嚴經》也教導我們:「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戒」就是幫助我們把這念心管理好,避免做出一些踰矩的行為,如此,我們的心自然能安定下來。心定下來、靜下來了,才能發慧,對於前面所講的道理才能夠了解並且真正做到。
第三,堅定地選擇做個溫暖的人。大和尚提示,我們修行學佛,要明白「一切都會過去」的道理,從一切都會過去的真相中,找到心中的自在、無限的可能性。同時學習「與自己對話,讓心靜下來」,透過嚴謹的自我要求,找到穩定的自制力,讓我們的心愈來愈安定。更進一步,在這樣的基礎上,用心中的光明與智慧,堅定地選擇做個溫暖的人。所以,這三句話可以把修行的觀念串連在一起。
1.2.大和尚於演講中為大眾開示法要。 3.吳校長致贈臺灣師範大學紀念瓷盤予見穎大和尚。 4.大和尚參觀校內的文物保存研究維護發展中心。 |
一心五力建未來
在這三句話的基礎上,透過佛法的薰修,可以幫助我們開發這些品格與技能──在戒法、道德的選擇中,建立穩定的自制力;透過定心、靜心,培養專注的覺察力;學習無常、空性的智慧,養成靈活的適應力;運用菩薩的選擇,產生溫暖的慈悲力;最後,在修行過程中,慢慢圓滿我們每個人都有的佛性,成就中道的自在力。
在現今AI時代裡,可以透過這些佛法的智慧,啟發自己心中的品格與技能,如此一來,我們一方面能夠應對AI所帶來的挑戰,同時,也可以善用AI的好,來建構溫暖、和諧、自主的未來。
演講圓滿之際,吳校長上台表示,非常感謝見穎大和尚精彩的演講,在面對AI這個快速進步的時代,讓我們感到心安,帶給我們溫暖,也希望能將這份溫暖延續到我們的家庭和社會當中。吳校長並致贈師範大學紀念瓷盤予見穎大和尚。與會大眾法喜充滿,以熱烈掌聲恭送大和尚,此次演講於中午十二時二十分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