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台 山 月 刊 279 期 |
|
本期主題:道在紅塵鬧市修 全憑五戒作根由 |
|
恆持淨戒 愍念眾生文/普榮精舍護法會副會長 傳瞻 未學佛前,對因果的概念如一般社會大眾所知「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然究竟何謂善惡、好壞及因緣果報,並未能如實了解。直到有緣進入精舍修習佛法,方知原來有十法界、四聖六凡之分,而欲得人身則須受持五戒。於是,自己就在法師的慈悲鼓勵下,受持了三皈五戒。 知因識果 慈心不殺 五戒中以犯殺生戒為重。殺人者本即犯重罪,因眾人得見,故不易犯。但日常生活中微細的作為,卻是積習難改。過去隨手殺害小蟲蚊蟻是司空見慣,且不以為意。禪修課時師父開示,有情眾生不論胎、卵、濕、化,皆有佛性。佛法以慈悲為根本,故不要殺害眾生,不要與眾生結惡緣,更要發起慈悲心救生、護生。在精舍,見到師兄以塑膠袋捕捉蚊子後放生,讓自己學到如何對應蚊蟲,而能不再起心殺害,對其他眾生也努力恪守不殺生戒。 思及小時候讀《水滸傳》,對書中的綠林英雄好漢大口吃肉、大口喝酒,行俠仗義的行為甚為欽佩,曾生仿效之心,但從未真正去嘗試。受戒後,這些想法煙消雲散不復再有,漸從少肉到無肉,滴酒拒沾。古德云:「千百年來碗裏羹,冤深如海恨難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半夜聲。」世人只為一口肉,造就無量殺業,被殺眾生怨恨難平,結下深重惡緣,因緣果報著實令人畏懼。假若了知所吃曾是自己過去六親眷屬,豈不令人痛心疾首?如此更應立即捨掉口腹之欲的貪念,不和眾生結惡緣。 曾經在精舍大寮,見典座法師於炒完菜後,將洗鍋水倒掉時會加冷水,當時不解為何要如此?師父說明,如此是為避免高溫的洗鍋水傷害眾生。聽後心頭一震,修行人無時無刻皆觀照著自身細行,令身口意三業不犯,時時心繫眾生,不論有見或無見,原來持戒就是在日常微細處中落實。在此之後,自己在倒洗鍋水時也會注意水溫勿過高,以免燙傷眾生。 人身難得 精勤修行 其次,不偷盜戒,非我所有之物皆勿取。吾人在職場中常會不注意小節,公款當然不能挪用,小至公家一紙、一筆、一信封亦不能拿走私用,甚或以公家電話聊私事,在佛法中皆屬偷盜。受戒前雖有注意但未嚴守,受戒後,心念上則更注意自己的行為,絕不能故犯及誤犯。 對自己而言,最易犯者為不妄語戒,為欺誑他人而說虛妄語,為隱藏己過而說謊;或另有意圖而說不實語。於不妄語外,口過尚有惡口、兩舌、綺語,包含愛談他人八卦、揭人隱私、言語霸凌亦是,結果可能傷他人名譽、身家財產或自找麻煩引禍上身。對於口四過,不論何時何地,都應自我警惕,謹言慎行,不說傷人的話,多說好話。 佛經以盲龜值浮木孔譬喻人身難得,難遭難遇,可見得人身是多麼不容易及寶貴!今生得遇善知識聽聞佛法,又是一大福報,多麼讓人心生感恩!古德云:「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既已知修行的方向及方法,怎能不努力向道?雖然修行之路漫長,願菩提道心永不退,能常行善法,多修福德,增長智慧,早證佛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