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台 山 月 刊 264 期 |
|
本期主題:威儀具足 身心自在 |
|
向佛學習 三業清淨
文/中台女眾佛教學院研究所二年級 見徇法師 某一天,和同學有說有笑走進教室準備上課;突然發現有位同學在座位上端身正坐,認真專注地誦經。頓時,提起覺性,儘速歸位坐好,開始用功。這是一次印象深刻的經驗,體會到威儀的無言教化。 《左傳》云:「有威而可畏謂之威,有儀而可象謂之儀。」內正其心、外具威儀,自然令人望之生敬。《禮記‧大學》云:「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展現於外的言行舉止,是由意誠、心正而來,心不散亂、覺性時時作主,流露於外自然合禮合度。以此具足威儀亦能攝受他人啟發覺性,是自覺覺他的行門。反省自己為什麼學了種種行儀,乃至待人處世的禮法,卻還是經常不小心就言行不合法度?因為沒有做到誠意、正心。在人前會注意威儀,言行、舉止合乎禮節;但在獨處時,就會鬆懈、放逸。搭衣入眾時,知道要如法如儀;出坡穿著圍兜時,舉止就未必能觀照細行。妄想、執著蓋覆覺性,日積月累,威儀就不能做到內外一如。 發願修行,就是要向佛學習。學佛的身,「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學佛的口,「柔軟語、正語」;學佛的意,「堅住正念,隨順覺性」;依此淨化三業,由內而外,顯發覺性的淨德、妙用。心、佛、眾生,三無差別,凡夫與佛,佛性平等;凡夫不覺,而佛陀三祇修福慧,百劫修相好,清淨三業、福慧圓滿,成就無上佛果。提醒自己學佛的身、口、意,讓言行愈來愈清淨,也做到善護念他人的慈悲與智慧,落實菩薩行,趣向佛道。 真誠反省,在日用中應細心觀照三業,使言行與覺性漸趨一致。例如:知道要正語,不論對象是師長、同學,熟識或點頭之交,都不戲論,念念符合佛法的知見,所說皆是正念、善念的言詞。靜坐時,觀照姿勢端正,心更要保持清楚明白、不打妄想、不放縱昏沉。藉由不斷地反省檢討,覺察、覺照工夫愈來愈細,期許自己能解行相應,時時隨順覺性,不違本心。 人人本具佛性,若迷而不顯,便如真金藏於礦中。透過「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不斷地淨化自心,佛性自然光天耀地。從體起用,以清淨身口意,顯發利他無我之妙用,外具威儀,動靜合則,自覺覺他,即是從因地上實踐成佛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