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台 山 月 刊 263 期 |
|
本期主題: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
|
師資道合 說聽究竟
文/中台禪寺女眾部副住持 見闢法師 每當世尊開演微妙法前,常見請法弟子在眾中起立,至誠頂禮,長跪合掌,恭敬求法;世尊在應允前,則會要求大眾諦聽及善思。這些帶給我們現代學佛行者什麼樣的啟示呢? 身心恭敬 方能入道 所謂「師資道合,說聽究竟」,師父應機施教,弟子資質契合,方能說聽圓滿,好比母雞協助即將破殼而出的小雞,彼此啐啄相接。如同教學,必須由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完成,若老師講授精彩,學生不用心聽,則產生不了學習效果。《大智度論》詮釋「如是我聞」云:「聽者端視如渴飲,一心入於語義中,踊躍聞法心悲喜,如是之人應為說。」正說明入道條件之一,即是我們求法者應以恭敬的身心,例如端身正坐、不手臂托腮、衣著端莊、內心專注無妄,作好虔恭學習的準備,具足清淨信心,才有可能入道。 《增壹阿含經》記載,有一次世尊說法,一位年長比丘舒展雙腳而酣眠,而在場一位八歲沙彌跏趺端坐思惟、攝心精進。佛藉此開示以懈怠身心聞法,不得善利,如老比丘過去墮龍身五百世,今生命終又將墮落為龍。聞法當威儀具足、心誠無妄,方能獲得法益,如這位精進沙彌,七日後將悟四諦理,證得禪定。 世尊過去生為雪山童子,因求半偈而捨身命。歷代祖師或行者參學,往往跋山涉水,歷經千辛,只為求得一悟。如二祖慧可求道於達磨祖師,在雪地佇立一夜,請求祖師為眾生廣宣妙法。達磨祖師指出諸佛妙理,廣大精深,修行成佛無不經歷長遠難行難忍的磨鍊,豈是以小德小智、輕心慢心,就能了達甚深教法?二祖於是斷臂,以表求法的精誠之心,而得到達磨祖師認可;進而在請求初祖為己安心時,契悟甚深禪機,禪宗法脈因而傳繼。又如行者參學請法,三業清淨,至誠合掌佇聽,禪師上堂應機開示,忽然一言相契,頓悟自性,便獲接引。 向上一路 祖師平懷 聞法能入道,除了親從善知識處學習,聽法者要身心虔恭,還應留意什麼問題,掌握何種原則呢?《禮記.學記》分析學生有四種問題心態,可歸納為兩種:一是貪多、求速成;二是自我侷限、不持續學習。《佛說四十二章經》也云:「博聞愛道,道必難會」,「守志奉道」才能與道相應。反觀自己初出家時,急著多聞而一路向上求解脫煩惱,卻平添煩惱,無法真正領會開山祖師「向上一路」之旨。直到某次大眾恭迎老和尚步入齋堂,從師父步履中,感受到修種種善不著「是我在做」的平懷,才悔悟大丈夫應如此行持踏實。 古人求法不畏艱難,甚至不惜生命,而今科技發達,上網彈指即獲法寶,難以從中體會法寶勝過軀命,易誤判這些道理很普通,侷限在聽過就好的初淺認知層次。這種心態就像一只杯子裝滿了我慢水,裝不進法水,錯過聞法悟道機緣,豈不可惜! 我們如果希望親嘗微妙法水而得受用,應思惟佛法相傳至今的歷程,感念諸佛、歷代祖師及中台開山祖師的犧牲奉獻。身為現代佛子,擁有方便資源,應善用於助道,不應長養慢心輕法。如上禪修課應具足恭敬聽法的威儀,無妄念、雜念或昏沉,或不自覺托腮,知道心跑掉了,當以善知識難遇、法寶難得,或「人在哪裡,心在哪裡」覺照一下,不繼續散亂,恢復清明,就能聞法入心。課後認真想一想佛法怎麼說,為什麼這麼說,並依據因果、空性、本具佛性等教理,觀察心境與人事物,照破妄想執著,放下能想所想,安住覺性。日常活動及靜坐皆持續練習作主,終將契入實相,如《金剛經》所云:「得聞是經,信心清淨,即生實相。」如是師資道合,則能不絕於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