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台 山 月 刊 263 期 |
|
本期主題: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
|
謙恭受益
文/中台男眾佛教學院研究所二年級 星清法師 小時候在學校上課時,班長都會喊:「起立、敬禮、老師好」,目的是為了培養我們的恭敬心。因為對老師有恭敬心,才能虛心受教、進而從中受益。古德云:「滿招損,謙受益」,就是在告訴我們這樣的道理。 所謂「慢如高山,法水不住」,修行人想要獲得法益,就要懂得謙虛和恭敬的道理。依《法華經》的記載,佛每說完一品,就有許多人得法眼淨,乃至證到無生忍。現在我們佛法也聽了不少,為何沒得到相同的利益呢?這讓自己想到唐代義淨大師所作的〈取經詩〉:「晉宋齊梁唐代間,高僧求法離長安;去人成百歸無十,後者安知前者難。路遠碧天唯冷結,砂河遮日力疲殫,後賢如未諳斯旨,往往將經容易看。」古時候高僧西行取經歷盡艱辛,很多人有去無回。古人想要聽法、看經都很不容易,所以非常珍重經書、恭敬佛法,如此便能夠受用法益。 現在是網路、資訊發達的時代,不論是聽法或是經書的取得,都非常容易。照理來說,我們應該更容易獲得法益才是,但結果卻相反,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容易取得而將其看輕,缺乏虔誠恭敬的心念。如何檢視自己對法的恭敬程度?可以從日常生活中的行為來注意,例如:經書的擺放是否端正,問訊、禮佛等種種行儀是否如法等。對法恭敬的程度,決定是否能領受法益;若對法不恭敬,也喪失得到法益的機會。 在出家前,有一次背經時,雖然經文很短,卻背不起來。於是就向精舍法師求教,當時法師教我去佛前懺悔。在懺悔的過程中,才慢慢明白,是因為自己一向覺得背經很容易,起了輕慢心,所以背不起來。於是當下發願要恆常恭敬於法。所謂「人有誠心,佛有感應」,當自己懺悔完後再去背經,很快就連續背完三章。從此讓自己對佛法不敢有絲毫的不恭敬。 開經偈云:「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修行學佛必須要心存恭敬,才能了達佛法的真實義理。若起輕慢之心,就容易處處有障礙。所謂「有一分恭敬心,就消一分業障,有十分恭敬心,就消十分業障;消一分業障,就增加一分福德和智慧,消十分業障,就增加十分福德和智慧。」常行恭敬,是通往一切世間、出世間功德的關鑰,豈能不勤加奉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