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9
 
本期主題:改變人生 從落實自省開始







《法句經》云:
「不好責彼,務自省身,如有知此,永滅無患。」
時時自省,轉化煩惱,使這念心回復清淨,
就能在菩提道上,一路向上,超凡入聖。


修行 回甘好滋味

文/中台女眾佛教學院大學部先修班 星耀法師


  修行,剛開始可能覺得苦澀,但愈久轉增趣味,就像喝茶回甘的好滋味。

  自己學佛以前,遇到逆境,總怪罪別人或外境,故終日忿忿不平,結果逆境並未改善,自己反而苦苦惱惱、心情低迷。學佛後,才知道原來煩惱是自找的,境界也是自己招感的。一再指責外境,每想一次,就拿那件事再傷害自己一次,在自己心上再刻一道刻痕,當然愈想愈痛苦。所以有智慧的人,不住在境上,一念不生,船過水無痕。但若自己念頭無法馬上停歇,該如何讓心情止跌呢?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自省。

常見己過 與道相當

  自省,即是真誠面對自己,檢討分析自己的煩惱。自省,就好比傷口化膿、長爛瘡,必須切開排膿,清創乾淨,傷口才會癒合,恢復健康。因此必須快、狠、準,才好得快;否則,拖愈久,傷勢愈嚴重。剛開始練習向自己開刀時,心中充滿委屈、不願,但想到學佛就是要立志究竟解脫、成就佛道,若連平日的煩惱都無法化除,那就遑論漏盡煩惱;而若無法漏盡煩惱,成就佛道就更遙遙無期!如此學佛就只是空談而已。

  因此,痛下決心,要實踐佛法,腳踏實地在心上用功,轉化煩惱,踏出修行的第一步。《佛說四十二章經》云:「人有眾過,而不自悔,頓息其心。罪來赴身,如水歸海,漸成深廣。若人有過,自解知非,改惡行善,罪自消滅。如病得汗,漸有痊損耳。」當漸漸熟悉凡事自省後,體會到唯有自省改過能令黑暗失意的人生翻轉為光明。且自省的工夫下得愈深,愈容易與清淨心相應。

  子曰:「主忠信,徙義,崇德也。」徙義,即是內自省而改過遷善,趨向於義,就能提高品德。又曰:「過則勿憚改。」「過而不改,是謂過矣。」可見內自省是成為君子的必要條件。所謂「凡夫無過,聖人過多」,凡夫心粗,覺得自己沒有過失;有智慧的修行人,皆是內自省,常見己過。《六祖壇經》云:「常自見己過,與道即相當。」即是如此。

  冷靜思考即知,若一再責怪外境,一則境界不會轉好,於事無補;二則自己心情始終宕在谷底,無法提振起來;三則又多結惡緣,將來吃更多無益之苦,實在得不償失。相反地,若能自我檢討反省,看清如是因、如是果,「是我宿殃,惡業果熟,非天非人所能見與,甘心甘受,都無冤訴」,分析煩惱根源是因貪、瞋、癡之惑,行之於身口意,自己應慚愧懺悔。把錯誤修正就好,不要逃避或怪外境。檢討、知錯,就能止息惡念,妄念止息,心即可平靜下來,不再有負面情緒。

提起覺性 成就佛道

  進一步,修觀行化除煩惱;如因貪、癡起的煩惱修四念處觀以對治,因瞋起的煩惱修慈悲觀以對治。深刻體會諸法本空,則能放下貪著,瞋惱亦隨之轉薄。佛法的確可以讓自己脫離煩惱束縛,心轉為光明而有自信,而境界也會隨之而轉,如此更了達境界是虛妄的,心因境有,境隨心轉。佛法所言真實不虛,只要認真實踐,就可以在日常生活上得到受用。

  自省,即是提起覺性、常自省察,時時覺察、覺照自己的貪瞋癡。時時刻刻以中道實相為依歸,檢討反省,日久功深,修行必能有所成就。修行,由自省開始,亦因自省而圓滿。感恩能在中台正法道場,學習到如此端正的知見及扎實的法門,更發願要踏實修行,用自省這把關鍵之鑰,開啟解脫煩惱的大門、成就佛道。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