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心修六度 自利利他
文/普竺精舍護法會副會長 法山
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經歷程。老、病、死更為常人所忌憚。《佛說無常經》云:「有三種法,於諸世間,是不可愛,是不光澤,是不可念,是不稱意。何者為三?謂老、病、死。」在醫院每天都可看見老、病、死現象,以至於自己在醫院工作,幾乎麻木不仁沒有感覺了。直到親朋好友,甚至自己面臨老、病、死的無常難關時,才會對病人的苦感同身受,做到視病猶親。
到精舍禪修學佛,知道菩薩即菩提薩埵,義譯為大道心眾生、覺有情之意,能覺悟一切眾生,解救一切眾生的痛苦。進而體會仁心醫者不僅是要能醫治病人、同理病人,更要學習菩薩的慈悲,發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眾生;行菩薩道六度波羅蜜: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以到達解脫的涅槃彼岸。
怖畏急難中 行無畏施
慈能與樂,悲能拔苦。菩薩道中的六度修行方法,以布施為首,而布施正是與人快樂、拔人痛苦最有效的方法。布施時,施與受雙方都得到快樂,是自利又能利他的無上法門。布施除財施、法施外,還有無畏施。日常的行醫當中,無畏施在與病人或其家屬互動時,是最方便行布施的因緣。
一個親切的問候與關懷的態度,予以病人恢復健康的信心,再加醫療上的專業照顧,就能落實佛陀所說七種布施中的四種施:一,眼施,時常以慈悲、關懷之眼,對待別人;二,和顏悅色施,和顏悅色地對待別人;三,言辭施,說柔和悅人的柔軟語,不說粗惡語;四,心施,以溫和良善之心、感恩恭敬之心對待別人。仔細想想,這些方便布施,在我們日常生活的待人接物中,只要注意,保持覺性,時時觀照自己,就應該可以隨時隨地做到。生活無處不是修行,修行在一切時、一切處,在行住坐臥、舉手投足間。
《妙法蓮華經》云:「觀世音菩薩摩訶薩,於怖畏急難之中能施無畏。」在醫院中,常需處理危急重病手術。病人逢遇急難時,醫護同仁努力救治,布施無畏,使之脫離疾病痛苦,常被稱讚為救苦救難的慈悲菩薩。然而,自恃醫療專業,也徒長了自己的慢心而不以為意;甚而在醫療溝通中,常因為「我執」而產生許多醫病的糾紛,與跨科醫療團隊的爭執。我慢如山,法水不入,久而久之,損傷了醫、病關係與人際和諧,增加彼此的困惱。禪修學佛後,在精舍發心,經過師父們指導與領執事歷練,培養恭敬心,薰修一段時日,逐漸消除我慢。
發菩提心 勤修六度
以四念處的「觀法無我」對治我執、我慢,思惟眾緣和合的道理,了達每件事的成就,皆來自十方的因緣才能促成。要把握當下,於事上做最好的準備與努力;理上也要了解緣起性空的道理。懷著感恩的心,感恩這樣的因緣,感恩師長的教導,感恩醫療團隊同仁群策群力,感恩三寶的慈悲護念。由事入理,觀緣起性空,放下執著,銷歸自性。不執著於布施,三輪體空,沒有布施的人,沒有布施的對象,也沒有布施的東西。如是思惟,觀照清淨自心,平等廣大行於布施。
《華嚴經》云:「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因於眾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覺。」起大悲心,擴大慈悲心量。再者,因體悟無常人生,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大善知識難遇今已遇,誓願發菩提心,勤修六度波羅蜜,行自利利他菩薩道,上求佛道,下化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