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
 
本期主題:方寸之間天地見







「世及出世間,一切由心造,
猶如工畫師,巧善皆成就。」
成也由心,敗也由心,
一念回光,無限寬闊,
方寸之間,洞徹天地。

隨順覺性 豁達自在

文/普糧精舍夜間研經一禪修班學員 傳敬

  中學時期,每當讀到有「詩佛」美稱的盛唐詩人王維〈終南別業〉:「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這首詩時,心中便興起一股嚮往之情。對我來說,「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是何等豁達自在的人生境界。

  由於同修喜歡親近道場,因緣際會之下,接觸了中台禪寺,開啟了我們禪修學佛的契機。初初開始聽聞佛法時,每每被經文中的名相所困惑;然而在教授法師的詳盡解說下,明白經文義理後,也從中有所體悟,內心因此法喜不已。

  隨著展讀《金剛經》,在淺顯易懂的經文裡,「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體現覺者體悟到萬法皆依心性、因緣果報之理而運作,一切皆是空性,無有分別,也清楚了知開悟的聖人,生活與常人並無二致,差別就在於對心性的覺悟層次不同,誠如《金剛經》所云:「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儘管知道生、老、病、死是每個人在世間必經的過程,也是修行的一堂重要功課;然而平日忙碌於醫療工作中,心裡總還是希望一切都能如自己所願:可以完美地處理每位病患身心所遭逢的病痛與苦惱。因此當結果不如預期,就免不了心有掛礙、執著,乃至於起了瞋心、煩惱。

  當身心長期處於高壓且不如己意的生活裡,無形中,讓自己增長了更多無明煩惱以及執著。不知不覺地,心也跟著生病了。慶幸的是,因為有佛法的薰修,在禪修班的課程裡,教授法師諄諄叮嚀,要注意每一個起心動念。

  因此,自己也開始學習時時刻刻覺觀、覺察、覺照、覺悟,透過檢討反省,將內心煩惱、掛礙化除。試著面對境界時,當下不起惡念,只起善念,同時,不執著所修的善法,慢慢地銷歸自性,心中沉重的負擔才得以一一化解。

  隨著對於因緣果報的道理,更加地清楚明白,自己遇到現實中種種的境界,便能以師父教導的中道實相知見坦然面對,讓自己安住。因此很希望大眾一起來發心、發願,學習開山祖師惟覺安公老和尚,以及祖師大德解脫的「覺」招,即使尚未開悟,也能隨順覺性,時時覺察、覺照,自在步紅塵。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