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一樣米養百樣人。無論在家、出家,由於每個人成長背景、個性、做事的方式及看法不同,在共事之際,要如何調和彼此,達成共識,對自己而言,實在是一個不小的挑戰。感恩的是,今生得遇佛法,出家修行,更感恩大善知識──開山祖師惟覺安公老和尚的諄諄教導,讓自己知道人人皆有本具佛性,人人皆可識自本心,但因習氣堅固,仍須經過一番磨鍊,方能究竟圓滿。
相妄性真 如理思惟
一切果報莫不有因,一切萬法不離自性,唯心所現。現實生活中認為複雜的人事、難解的習題,其實是妄想執著,把問題複雜化了,唯有把心回歸到原本清淨無染、清淨圓明的法界,不迷於生滅紛擾的妄想執著,才是解開問題癥結的根本;否則事相上的矛盾衝突、針鋒相對,只是每個人在自己的妄想世界中,各自論斷誰對、誰錯,徒增苦惱,輪迴不斷,無法出離。
當自己體認到這一切都是因緣果報自作自受,不想因此再受苦,也不忍心見他人受苦,老老實實地依循佛陀的教法,學習如理思惟,透過修習止觀法門,觀眾生苦,起慈悲心,與樂拔苦,耐住性子降伏根深蒂固的習氣煩惱,試著破除心中堅固執著的我相,將「我」放下。
「我」是妄認的假相,過去錯把假有當真,而忽略真空的覺性,迷失真正的自己,飽受輪迴之苦。《楞嚴經》云:「觀相元妄,無可指陳,猶邀空花,結為空果……觀性元真,唯妙覺明。」從現在起隨順覺性,念念依覺性起修,學習在所見、所聞等六根作用的見聞覺知中,時時覺察覺照,觸物即照,讓心不落入分別、取捨,喜歡、不喜歡的相對兩邊;進而藉由空假中三諦的智慧,從不同角度,認識一切世間相。
《金剛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世間之相都是因緣和合而生,因緣散滅而逝,生滅虛妄,如夢幻泡影。然而萬變不離其宗,只有回到無住、無相、無念的這念心,不落入顛倒、攀緣、思量二相,這念心本來具足,承當即得,知幻即離,方能離開相對,真正超越。
直心道場 老實修行
六祖大師云:「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凡事豈能盡如人意?自己在應對進退不足之處,反省檢討改正,盡力做,但求無愧於心,結果則順應因緣;同時,聽從大善知識的提示,保持心平氣和,處世才能通達、自在無礙。並於菩提大道上,以「任心自在,堅住正印」為立足點,一次又一次地歸零,重新出發,學習菩薩無畏的毅力與願心,一步一步地向前邁進。
所謂「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發長遠心,堅持修行的心路歷程,如人飲水冷暖自知;所有的收穫,乃至於對於心性之理的體悟與肯定,都在永不放棄,堅持再堅持的過程中成就;佛陀的教法,不只是經典中的金科玉律,真正深化成為自己最受用的真實道理;對於佛法的信根,愈扎愈深;菩提心,更因此益發廣大堅定。
回首生活中經歷的挫折和磨鍊,正是開山祖師指導的修行原則──福德、教理與禪定,也是開拓菩薩行廣度、深度最珍貴的養分。生活的本身,最終成為明悟心性最受用的道場。
斗星高照,文星轉照。開山祖師殷殷善護念、善付囑弟子們安住中台道場,守護道場、深化修行、落實弘法。中台道場成就每位佛子的菩薩願行;但得禪法入心,生生世世受用無窮,更願中台心法轉照天下有情,皆發菩提心,落地生根,廣為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