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台 山 月 刊 220 期 |
|
本期主題:學習隨喜 處處歡喜
|
|
恆作眾生善友
文/見誌法師 經云:「但為眾生修菩薩道,令其得至安隱彼岸,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饒益眾生是行菩薩道的基本知見,所謂「未成佛道,先結人緣」、「眾生歡喜,諸佛歡喜」。然而眾生皆以「我」為出發點,只有自己,沒有他人,心量狹小,所以「我」、「我執」是一切煩惱的根本,輪轉三界都是「我」,所有問題都從「我」而生。 經云:「凡夫無智,執著於我。」只要我執愈大,就愈沒智慧;相對的,無我則無所執,智慧自然增長。因此,如何破除我執是修行最重要的課題,想要破除我執,可以從隨喜讚歎他人、幫助他人做起。《華嚴經》〈普賢十大願〉中第五大願「隨喜功德」告訴我們,眾生的所有善根、所有功德都要深心隨喜。 《過去現在因果經》云:「若有貧窮人,無財可布施,見他修施時,而生隨喜心,隨喜之福報,與施等無異。」隨喜功德與修善法之人,所獲得的功德是無二無別,一樣殊勝啊!隨喜功德可以是財物的隨喜贊助、佛法的隨喜分享、體力的隨喜施作、歡喜心的隨順。別人出錢做好事,有錢我也可以隨喜贊助,沒錢也可以隨喜讚歎他人,或是出力幫助對方……成就他人的同時,也成就自己的善法。 有些人看到別人做善事,就會有酸葡萄的心態,在言語上潑人冷水;有些人則認為別人很有能力,自己反正也沒能力,不如算了吧!然而修行是一步一腳印的努力,怎能就此放棄,讓眼前的福報與善緣流失呢?所以不論我們有沒有能力,至少要把握因緣,學習做到隨喜讚歎。 《雜寶藏經》中記載,有一名天女聆聽佛陀說法後,證得須陀洹果。比丘問佛:「天女以何因緣,生於天中?」佛言:「此女昔日在人間,見諸女等聚集作齋,發心隨喜作齋,由是善業,得生天界。」只是一念隨喜功德,成就了投生天道的勝緣。孔子也說:「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無論是世間的君子,或是出世間的菩薩行,都是藉由隨喜修善,成就他人的善行、美事。 修行不離開眾生界,就在日常生活裡,菩薩行者發願隨時隨地作眾生的善友,利益眾生,隨喜讚歎、隨喜助施,從中去除我執、慳貪、憎嫉……。巧用「隨喜」,隨順眾生的善舉,令自、他心生歡喜,也成就我們「巧把塵勞作佛事」的菩薩願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