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台 山 月 刊 218 期 |
|
本期主題:以願導行 回向菩提
|
|
菩提道上信願行
文/普蓮寺護法會諮詢委員 傳律 《大智度論》云:「佛法大海,信為能入,智為能度。」佛陀是究竟解脫的聖者,真正找到生命智慧的實踐者,因此,學習佛法要力求勝解,有了正確的知見觀念,信心鞏固了,最後就能破除無明,成道證果,其中解脫的關鍵即是智慧。 回想當初因為父親往生的因緣走進普蓮寺,參加藥師經共修法會,連經文都看不懂,隨同大眾靜坐了五分鐘,不僅背痛腳也發麻,初初接觸佛法的我,對於這樣的狀況,只有滿天的問號。 當時在心中安慰自己:「忍耐吧!為了父親,等到父親七七四十九天法會圓滿,我就不來了。」這是九年前的事,現在傳律還在普蓮寺上禪修班,可以雙盤靜坐一支香,也背過《金剛經》,是佛法的智慧,讓一顆不安的心安住了。 而自己從剛開始學佛,滿心狐疑地報名禪修班;到心中雖有疑惑,仍依教奉行發心領執事、修福報;乃至於帶著疑問,回山打禪七。種種的疑問、不明白,卻在發心的過程,一一找到答案,所以九年了,還繼續朝著菩提大道而努力,因為佛法是科學的,不是迷信。由於自己無有間斷的上禪修班,端正了過去許多不正確的知見,柔軟了有理走遍天下的耿直個性,也開始學習菩薩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廣大願心。 在這九年的學佛道路上,雖然不至於跌跌撞撞,還是會有起煩惱的時候。由於深信有佛法就有辦法,因此,當自己面對境界,真的無法提起正念時,就會跟佛菩薩「報告」:弟子可以接受境界,但是請佛菩薩幫幫忙,讓我有轉化境界的智慧與能力!所謂「人有誠心,佛有感應」,以自己的學佛經驗來說,當境界來臨時,不要害怕起煩惱,也無須擔憂外境的考驗,因為這一切都是化煩惱為菩提的修行養分。 記得教授法師有一次在學長會議時提示大眾,修行如果不去突破困擾自己的障礙「點」,生生世世都會在同樣的境界中輪迴。我們早已習慣在自我的舒適圈裡,面對不喜歡的人事物,反射性的動作即是抗拒、排斥,然而修行正是幫助我們修正不良行為的最佳解藥。 信心是「行」出來的,將佛法的真理落實在日常生活中,所謂解行相資、事理一如,以覺性為本,行普賢之萬行,有了信心、恆心,加上願心,努力堅持到底,一定能夠成就道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