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
 
本期主題:清淨口業 和氣增輝







古德云:「言語知節,則愆尤少。」
了知時節因緣,
端正心念,以正語、愛語,攝受大眾;
在在處處,眾所愛敬,和樂融融。


惡言甚利刃

文/普宜精舍護法會副會長 傳一

  沒有學佛以前,總認為與人交談,只要不開口說些粗俗的髒話,就算是有口德,也稱得上是口業清淨的人。但是學佛之後,才知道清淨的口業不僅要做到不出口成「髒」,還要遠離口業的四種過患──妄語、兩舌、綺語、惡口。

  人與人之間的言談,都是將內心的想法,透過語言文字表露於外,心中有正念,發諸於口的言語,才有「正語」。若是失去觀照,往往隨著貪瞋癡等心念,說些損人不利己的話語,一旦惡習現前,則一發不可收拾,或是信口雌黃,乃至於妄語、兩舌、綺語、惡口等口業過失俱犯,更可怕的是,忘失正念的自己,起惑造業仍渾然不自知。

  記得兒子在國小五年級的時候,突然變得有些叛逆,沉溺於電玩當中,自己有時便忍不住嘮叨起來,叮嚀少打電玩,兒子便會表現得很不耐煩。有一次兒子因為和我們意見相左,起了爭執,頂撞我和同修,盛怒之下打了孩子,並責罵一番,當時兒子情緒非常激動,拚命反抗。

  一年過後,兒子升上六年級。有一陣子常常悶悶不樂,自己找了機會和他坐下來聊聊,沒想到,兒子一開口便提到,他一直記得我和同修動怒斥責的那一幕,直到現在都無法釋懷。當時自己心頭一驚,也感到委屈,平日同修與我,對兒子種種的付出與呵護備至,孩子全然沒有放在心裡,卻只記得我們大發雷霆,對他的訶責。

  儘管心裡深深感到不公平,但也因為當時瞋心大起,以言語責罵孩子,對他心靈所造成的傷害與陰影深感抱歉。當時的同修與自己,都落入瞋心與惡口的習氣中,卻忘了應當機會教育,適時開導、引導孩子明辨是非、善惡,才不會導致日後兩敗俱傷的結果。

  學佛後,只要想到當年兒子的那一席話,自己就感到非常懺悔,時時自我提醒「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瞋恨心一起,過去對孩子種種的好,都會因為一時的氣話而一筆勾銷。新聞報導上許多社會事件,往往也是因為一句氣話,成為家庭失和的導火線,這些都讓自己引以為鑑。

  開山祖師惟覺安公老和尚曾說:「為人處世要做到靜坐常思己過,閒談莫論人非。」唯有時時反省檢討、改過,提起正念,所有言說才是「正語」,因為有了正念,才能轉化猶如利刃的惡口為清淨口業。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