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台 山 月 刊 217 期 |
|
本期主題:清淨口業 和氣增輝
|
|
善言語人 如沐春風
文/普印精舍日間研經班學員 傳容 善言能令人如沐春風、心生歡喜,所謂「眾生歡喜,諸佛歡喜」,即能廣結善緣,增長福報;反之,尖酸刻薄的惡言,像一把刀,讓人遍體鱗傷,令人生惱,並自受惡業苦報。當我們如實了知善惡業之因緣果報,就應從因地的心念著手,淨化口業。 《六祖壇經》云:「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若見他人非,自非卻是左。」修行就是要自我檢討,不看別人的過失、不評判他人是非;口業不清淨,對於自他不僅衍生出種種是非,也會製造團體的糾紛與困擾。現代人自我意識高漲,稍不如意,動輒口出惡言,其後果絕非和諧良善的境界,甚至可能因此對簿公堂。 儒家說:「惟聖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聖。」修行學佛就是要學習管理自己的身口意,面對境界要能克制心念,而不衝動行事,時時檢視起心動念是善?是惡?同時想想:「這句話說出來有沒有副作用?」古德云:「一言而興邦」、「一言而喪邦」,足見一句話的影響甚大! 當今社會網路霸凌及酸民風氣日趨嚴重,追根究柢多半是網民未了解真相之前,便對當事人加以評斷、謾罵及詆毀,往往憾事就此發生,卻也後悔莫及。所以依良善的心,謹言慎行、淨守口業,是非常重要的。 淨守口業,可以依戒作為準則,落實不兩舌、不惡口、不妄言、不綺語,並且發自內心以真誠的愛語、柔軟語、誠實語、正直語,積極地進行和諧正向的互動,人與人之間更能融洽相處。如此良善的循環,慢慢擴大,由自身、家庭,進而影響整個社會國家。 過去從事服務業,總以為輕聲細語、和顏悅色、以禮待人,就是所謂「廣結善緣」。來到精舍聽經聞法後,才意識到自己是何等粗心啊!語言的善惡,只是顯現於表相上,然而修行要從因心檢討,若從菩薩利他發心的角度進行溝通,即是善法。所以口業清淨必須從內心做起,心中有慈悲喜捨,說出來的話便是慈悲喜捨的柔軟語。 感恩佛法的智慧,讓我懂得與人溝通,以慈悲平等為最初心念,以不犯口四過為準則,以和合利益為目標,並且堅住正念,隨順覺性,透過覺性引導,讓每一個心念皆是正念,每一句話都是正語,如此,創造和諧的人際關係,即由持守清淨口業開始,而清淨口業就從當前心念起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