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台 山 月 刊 215 期 |
|
本期主題:廣積福慧資糧
|
|
回家的路就在眼前
文/見認法師 學佛,就是向佛學習,成就佛的「福慧兩足尊」。知苦,是驅動修行的原動力。佛法,正是帶領我們離苦得樂的良藥。每一次聽經聞法,如同進入心靈補給站,法喜充滿,佛法的智慧恰似焚化爐,消融所有塵垢煩惱,回復清淨本然,引領眾生回到菩提自性之家。 知見端正 契機現 心清淨了,在生活中,所思所言所行也隨之清淨、良善。曾經有位初級禪修班的新學員提到,自己報名參加禪修班的緣起,是因為一位早已不相往來的朋友,突然打電話來表達歉意,希望藉此化解彼此的敵對關係。他相當驚訝,自己完全做不到的事,何以這位朋友做到了?原來,朋友在精舍聽了住持法師的開示後,心開意解──不想再受苦,決定退一步,主動致電抱歉,解開誤會,卻也開啟新學員帶著未婚妻踏入精舍,開始禪修的契機。 轉變,在於知見之導正。轉念,改變舊有的思惟模式,以佛法的正知見看待人事物,進而時時正念現前,身口意三業便能朝著光明的正道而行,猶如明燈徹照,看得清清楚楚,便能愈走愈穩健,身心愈自在。 然而在修行的過程,很容易將修善的光明以為實有而執著不捨,或是落入計量自他的差異,從而心生不平,難以發起讚歎他人,向人學習的心。藉由不間斷地聞法,進而信受奉行三輪體空、修善不執著善的道理,隨著法水入心,「羅剎與菩薩,不隔一條線」。 一位親近精舍十多年、樂善好施的居士於分享中提到,總希望能將最好的供養三寶,乃至於一切眾生。卻也因為執著「我要布施」,看到別人先於自己布施供養,不自覺地生起嫉妒他人的心。經過不斷地薰修佛法,現在便常能至誠隨喜讚歎。 而佛陀在舍利弗、目犍連證得阿羅漢後,即指派二人為首座弟子。僧團中,有些弟子對於這樣的決定,甚為不解,便請示佛陀。佛陀開示大眾,舍利弗、目犍連兩位尊者因過去生的願心,已多生培養出首座弟子的能力與智慧,因此,成就今生於僧團中教化僧眾的因緣。如是因,如是果,修福修慧靠己力,他人的成就是自己的學習榜樣,學習之、讚歎之,亦能成就隨喜功德之福報。 此外,行人雖然勤修福慧,但在修習菩薩道的過程,如何發長遠心,無有懈怠,是行者所需堅持、突破的。習於妄想執著的心,讓身心紛擾難安,疲憊、病痛常纏身;懈怠,因身心而有,執身心為實有,就會想保護之、愛戀之,知法體無身心相,身心了不可得,則離懈怠。因此,菩薩廣修福德,無有疲厭,以般若智慧,不為身心所惑故。 《金剛經》云:「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所言善法者,如來說即非善法,是名善法。」這念心本自福慧圓滿,空一切妄染,修而無修,心本清淨。即便現階段還無法完全做到,但堅持佛陀的教法,以正知見為眼,引領自己履踐福慧雙修、自利利他的菩薩行。既已上了菩提大道,回家的路就在眼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