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台 山 月 刊 214 期 |
|
本期主題:順逆皆方便
|
|
法由心生
文/美國太谷精舍研經班學員 傳慈 人生旅途中有種種境界,概而言之,不外乎稱、譏、毀、譽、利、衰、苦、樂等八種,對於這些境界,我們往往會隨著自己的起心動念,以及伴隨而來的分別、執著,造作種種惡業。未遇三寶之前,常不自覺地隨著習氣、業力所牽引,來面對所有的人事物,雖然生活看似平順,心中卻常有種不安穩的感覺。 感恩開山祖師惟覺安公老和尚的慈心悲願,於海內外廣設精舍,接引大眾學佛。十四年前,因參訪佛門寺的機緣,讓我踏上了學佛之路,正式成為佛弟子;隔年,因緣匯聚成熟,太谷精舍終於成立了,我們何其有幸能夠聽經聞法,而善知識的指導,更是稀有難得啊!對此我常銘感於心,珍惜如此殊勝的法緣,更提醒自己不能懈怠,應當「將此深心奉塵剎,是則名為報佛恩」。 學佛後,透過禪修來訓練自己,「心」的作主能力,因此,對於「一心十法界」稍有體會,感受到心念力量的不可思議。師父常提醒我們做任何事前,先調整自己的心念與動機,從中感受到我們有絕對的自主權,也因為這樣的體會,頓時覺得非常安心、滿足,面對境界現前的當下,我們的心念決定了所相應的法界,因此,到底是順境?還是逆境?端看我們當前的這念心。 有一次前往精舍做晚課的途中,因為剎車不及,撞到前方的車子,那一剎那,真心誠意地希望對方平安無事,同時以平靜的心態,準備接受所有的一切。奇妙的是,車主只是走過來問我好嗎,確定我沒事之後,就把車子開走了。整個過程中,所感受到的只是對方的真誠關切,儘管眼前看似壞事,結果卻是好事收場,究竟這個事件是福?是禍?所呈現是什麼樣的法界面向呢? 事實上,我們所面對的人事物,乃至於種種境界,本質並無好壞、順逆之別,但因為自己的無明、妄想、分別、執著,而產生出因人而異的差別感受與情緒。若能返照自心,客觀的去觀察、思惟、分析,就會發現萬法的本質都是苦、空、無常、無我,當個人的執著減少,進一步便能體會到這念心的廣大無邊、神通妙用。 古德云:「心無礙處若晴空,朗朗端然在個中,上下圜明左右看,並無南北與西東。」法界本來就是一體,無法分割,所謂萬法唯心造,因此,我們每一個人都有絕對的主導權,決定境界的好壞、法界呈現的面向,以及自己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