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
 
本期主題:掌握因緣 如意人生







古德云:「隨緣觀自在,何處不稱尊?」
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
了達此理,自能進退有據,
樂觀積極,廣結善緣,
成就福慧圓滿的如意人生!

任運隨緣 知進知退

文/美國法寶寺研經班學員 傳杰

  過去,總把佛法當作神通廣大、法力無邊的境界來追求,誤以為「開悟」就是指瞬間會具足無邊的神力。後來,才察覺到對於神通境界的追逐與渴望,源自於強烈我執,期盼藉神通變化之力,證明自己高人一等,不禁慚愧懺悔……

解行並重 覺有情

  佛法是慈悲、平等的,觀世音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精神,和地藏王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悲願,都令人非常感動,因此,自己也發願效法菩薩的悲心願力,生生世世為眾生赴湯蹈火,每每與身邊同事、朋友、親人的談話中,不自覺地充滿著要解救他們出離生死苦海的言辭,常令他人覺得莫名其妙,甚至與自己針鋒相對。

  曾經有位同事在交談中,突然反問:「為什麼你開口閉口總是『你們這些人』?」似乎他們在我眼裡是那麼地不堪。當時很不以為然,想盡辦法為自己辯解,卻愈描愈黑,事後才體會到這樣的言語衝突,是自己無意間將菩薩行錯解,而流於言談;然而佛法不是口頭禪,更重視身教與實踐,菩薩除了慈悲,還有智慧與方便,唯有悲智雙運、解行合一,方能利他自利。

  有了這番醒悟之後,自己不再積極和人談論佛法,而是把時間投注在打坐、用功,工作之餘不是靜坐,便是深入經藏,期望由定生慧。但是,時日一久,卻發現自己失去與人討論佛法的熱忱,而朋友間的聚會活動,也避之唯恐不及。在師父們的提點下,知道自己的修行又落到一邊,佛法是圓融無有障礙的,但是當自己對佛法的理解有誤,心有取捨,即生對立。

中邊不二 無上禪

  回首六年多的學佛歷程,無論是對神通感應的追求,或是對慈悲、智慧、定力的期盼,往往因為執著而落入兩邊,無法常行中道,讓自己的修行之路充滿考驗與境界;但是也因為這段心路歷程,深切體會到老實修行的重要性,以及「平常心是道」的真實道理。現在的自己,學習將修行落實於日用當中,體會踏實且平靜的修行生活,雖然根深蒂固的煩惱習氣常會現前,所幸都能及時覺察、覺照,轉化心中的無明熱惱,進而安住在清淨心上。

  如果問我學佛帶給自己什麼樣的體會?我感覺向外尋覓、摸索了一圈,才發現到從來不曾離開過原點,體悟到修行真正是無所得。雖說如此,卻切切不可以說無須修行,因為如果沒有修行,則不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誤以為六根所對的境界是真真實實的,未免妄自尊大。而且若不懂得修行,學習檢討反省,即使這一生成就了轟轟烈烈的豐功偉績,難免因起惑、造業,傷害他人而飽受苦果;如果沒有學佛,則註定隨業流轉,常被煩惱繫縛,心無所安;若不知道落實修行,儘管從事利生淨業,卻因心有所住,無法超越人我四相,亦不能成就究竟解脫的般若智慧。

  《金剛經》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維摩詰所說經》亦云:「如菩薩者,不盡有為,不住無為。」菩薩行即是以廣大願心,將修行落實在生活的點點滴滴、在在處處,修一切善不執著一切善,最終,回復清淨本然的真實面目。成佛之道,隨緣任運,知進知退,所在之處,即是道場,一種平懷,泯然自盡。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