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本期主題:逢苦不憂







「天下不如意,恆十居七八。」
悲歡離合,世間常法,
千般辛楚,眾生皆然;
唯以法藥療治,
知苦斷集,慕滅修道;
洞悉人生生滅幻相,
自能逢苦不憂,心常安樂!

禪修開啟快樂心扉

文/澳洲寶林禪寺中文高級禪修班學員 法覺

  到寶林禪寺參加禪修班,學習佛法後,生活豁然明朗起來。禪修開啟我的快樂心扉,不僅提升思想格局、腳踏實地落實修行,更體會到「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的活水源頭。

直心道場 動靜不二

  去年回國探親前,內心糾結著要不要把時間浪費在吃喝玩樂等無意義的應酬中,但好幾年沒回去探望父老鄉親,對他們充滿了思念、感恩和愧疚。住持法師洞曉了我的疑慮,慈悲提示:「不管在任何情況下,保持覺性,能夠安住中道,就沒有浪費時間,即使跟親友聚會也是在修行。友善、專注的行為就是展現佛法,親友會被你感動。把功德回向給他們,因緣成熟,就可以引導他們學佛。」師父開示的智慧法語,令人終生難忘。

  依著師父的指導,和親友們相處的兩個月裡,十分愉快,一掃過去因為觀念衝突,不歡而散的陰霾。這次我把心定下來,用心和他們相處,誠如師父所說,親友對我學佛、吃素也逐漸理解包容。兩個弟弟家中也開始供奉觀世音菩薩,公司員工也學習奉行開山祖師惟覺安公老和尚教導的中台四箴行。

  今年初,很榮幸回山參加第一次禪七,體會良多,主七大和尚所開示的「靜則一念不生,動則萬善圓彰」,把我的心結打開了。是啊!如果面對各種不如意、順境時,能夠保持「靜則一念不生」,怎麼會有遭遇困難的痛苦,和失去快樂的悲傷呢?我可以做自己的主人,自發心行一切善,利他自利,何樂而不為?問題的關鍵不在外境,是自己的心能不能作主,「靜也靜得,動也動得」,非常感恩大和尚點醒了我。

  禪七結束後,銘記大和尚這段開示,每每和人們相處時,提醒自己要動靜一如,踐行佛法。為他人付出時,少了以前的計較和猶豫,歡喜與大眾廣結善緣,無論面對中外人士,或是社會上不同信仰背景的人,我開始學習為他們祝福,發願盡己所能去幫助、關心他們,心也更安然自在。

知足少欲 身心自在

  現代人常抱怨工作壓力大、身體吃不消,因為現實生活中要買車買房、孩子的教育、養老基金及各種娛樂開支等,都需要龐大的經濟來源,只能加倍努力,即使身心不堪重負,仍舊疲於奔命,直至無常到來,生命戛然中止。這個現象是當今社會的普遍問題,如何從這種無法作主的痛苦中突圍?

  《佛說八大人覺經》云:「多欲為苦:生死疲勞,由貪欲起;少欲無為,身心自在」,即是告誡我們,知足少欲方可身心自在。沒有學佛之前的我,對名利很在乎,認為擁有財富,才能享受幸福;名聲響亮可以得到他人的尊敬;掌握社會資源,能給予他人未來。事實上,這些都是幻覺!

  《金剛經》云:「凡所有相,皆是虛幻。」的確如此,這些我曾經費盡周章、千方百計追求的名利權位,都如曇花一現。爭取時,心力交瘁,痛苦不堪;獲得的時候,因為害怕失去,想盡辦法去維護,根本沒有快樂可言;最終,仍無法改變無常壞滅的結局。

  多麼慶幸自己能夠在正法道場聽聞佛法,從這些煎熬痛苦中跳脫出來!因為修行學佛,清楚明白知足少欲讓生活輕鬆自在,買不起房子,就租房子;讀不起名校,轉讀普通學校,不羡慕、不攀比,凡事不再強求,更能隨遇而安。

  以佛法的智慧為燈,照亮自心;透過禪修讓自己和家人擁有健康的身心,找到自性的活水源頭,從無止盡的欲望苦海中脫離,體現「平常心即是道」的幸福與法喜!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