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心得
中台山裏的佛道
站在中台山的任何一個角落,都體會得到一種感受叫「寧謐」,悠悠遠遠的飄著,蘊含著一種極內斂的意象叫「成道」。彷彿它不很遠,就是這麼的近,近的只在「當下」而已。
早上四點多走在階梯上,頂著滿空清澈的繁星上殿,然後穿過濃得像雲一樣的晨霧下殿。大殿中平安燈下飄著長長的燈幡,搖盪的是眾生的想望;舍利塔上懸著的是行者無盡的願行。陽光下的中台很晶瑩亮眼,絲絲細雨中的中台卻極幽靜;華林園裏的落葉飄啊飄的翻飛著,鹿野園中的釋迦如來始終靜默的安坐著。每一天,我們聆聽著道場的鐘鼓聲晨起修行,夜晚時又在鐘鼓聲中安板偃息。
或許三千大千世界中他方世界的行者也羨慕著這樣一個修行的好環境,因為它滿滿的寫著「福報」。但是,在這個道場裏修行容易嗎?那可不一定了,要看從什麼角度來觀察。我們常用古代叢林是如何的清苦,出家眾自己要挑水種菜,乃至在太陽下托缽化緣來肯定修行人的安貧向道。但在中台山的種種磨鍊可能不少於古代行者,因為在此有一位大善知識 上惟下覺大和尚在指導我們,用的是禪門最直接的教法,菩薩道上極廣遠的願行,所以我們被造就成只能向前不能後退,只能心量廣大再廣大,不能退縮一絲一毫的如來子,學習承擔著龐大的如來家業。
落成後的中台山更忙了,一個接著一個的活動,每個活動規模一次比一次大。法會型態變化性大,法會次數更是頻繁。每個法會投注下的人力愈來愈多,常常動員全山數百位僧眾加上各精舍的義工,人力還是不夠用。
護法總會成立時活動的多樣性,中秋團圓大會的變化性,乃至超大型一千五百人的八關齋戒,數千人次共三梯次的「小星辰禪修營」,長達十天的「佛指舍利法會」。這些還不是問題,當中更複雜的是同一個時段,同時進行二個以上的活動,其中場地的分配、物料的準備、學員行程的規劃安排、動線的引導,更是需要縝密詳實的規劃與安排。當中如果某個環節扣不好,連結不準確密實,也呈現出我們智慧不夠圓滿,考量未曾周全之處,而這往往也是為 大和尚所指導的地方。
大寮裏總有洗不完的菜,每天要同時準備大眾法師、居士、遊客等的餐點,乃至法會學員的三餐,共數以千計人次的齋飯,不僅不能擔誤時間,又要美味可口,不是只辛苦一天而已,而且無盡的未來都要如此的發廣大道心,上供十方佛、中奉諸聖賢、下濟六道品、廣度諸有情,這或許就是現代一種苦行僧的教法。而每一次,大眾都同心協力的克服困難,通過重重考驗!
在中台山的每一位法師秉持著 導師的教誨,研究教理、廣植福德、修習禪定。在日用之間藉無盡的法會因緣,磨鍊我們不退悔的心志。依種種不同的外境來啟發彰顯我們的覺性,使覺性更圓滿。習學著動中不失覺照,「人在哪裏,心在哪裏」,以期能夠通達「靜則一念不生,動則萬善圓彰,動靜原是虛妄,日用一切現成」的功夫。或許在這當中,我們都覺得很累、很辛苦,但是漸漸的我們的受壓度提升了,忍耐度提高了,道心堅固了,業障消除、善根也增長了,我們深受當中的法益而不自知,在不知不覺的歲月中,我們正走在這無止盡的菩薩道上。
站在中台山的某個角落,體會著一種「寧謐」的氣息,看著它的時而歡騰、時而守靜,在這「三環一體」的苦行教法下,隨著掃不完的地、洗不完的碗,彷彿見到未來一個個中台山的僧眾亦能於他方世界,弘大乘法、行菩薩行,終至於成就佛道,相信哪怕是三大阿僧祇劫,也不退不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