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上的人,常為了追求事業順利、身體健康、婚姻美滿、兒女孝順、房廈名車,用盡心思乃至於求神問卜,希望達到諸事順遂,卻不懂得這一切都需要在福德與智慧中去努力。
萬法唯心 因即果
出家前,也曾好奇地想了解未來的命運如何?算命之後,所得到的答案,卻不是自己期待的,從此便煩惱、掛礙不已。直到聽經聞法,有了正確的知見觀念後,告訴自己,為什麼要讓別人的幾句話,斷定自己的一生!佛法告訴我們從因上努力,不從果上求,才是真實不虛的道理。明代的袁了凡因為依循雲谷禪師的教導,從因地上斷惡修善,開創了光明的未來,也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住持大和尚曾開示:「端正知見,對於宇宙的真理與安身立命之道有正確的認識即是修智慧,清淨身口意三業即是修福德。」福慧雙修是改變命運的準則,能讓我們離苦得樂、圓滿如意。每個人的貧富貴賤、美醜、高矮胖瘦、聰明駑鈍、健康多病,乃至眾生依報與正報種種的差別相,離不開「因、果」二字,「欲知過去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一個念頭就是一個果報,就是一個生死。
感恩開山祖師惟覺安公老和尚的慈心悲願,創建中台道場、廣設精舍、創辦普台國小、高中乃至中台世界博物館,以高瞻遠矚的智慧與弘願,成就四眾弟子的法身慧命,端正弟子們的知見,並以身作則創造因緣,帶領大眾廣積福慧資糧。
在中台的每一個角落,都可以感受到開山祖師法身常在及中台心法的殊勝,時時提起覺性,以感恩心、清淨心、慚愧心來落實修行,就是累積福慧資糧的開始。
自心福田 覺無邊
生活中提起覺性,則在在處處無一不是莊嚴福慧的善因緣。例如至齋堂用齋,起一念感恩心,感恩大寮、行堂法師及義工們,辛苦用心烹調,信施檀越省吃儉用地布施供養;進一步思惟:「施主一粒米,大如須彌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還」、「出之於己者太少,得之於人者太多」、「點滴之恩,湧泉以報」,以正念、感恩的心用齋即是福慧雙修。
出家眾的每一天,都是十方常住三寶及無量居士的護持,這些恩德要念茲在茲。時時提起反省檢討的覺性,便能具足福慧;相反的,起了惡念,造作惡業,所念所行即是減損福德。平時看到師兄弟乃至於居士,面帶笑容以慈悲心、平等心、歡喜心,雙手合十、口說阿彌陀佛,當下已具足了眼施、和顏悅色施、言辭施、身施、心施,更增長了善緣與智慧;反之,待人接物心不敬慎,則與迎面而來的善緣、法緣等福德當面錯過。
此外,日用當中恆以《毘尼日用》提念、發願,從早上睡醒時發願:「睡眠始寤,當願眾生,一切智覺,周顧十方。」出寮時發願:「從舍出時,當願眾生,深入佛智,永出三界。」受食、登道場、食存五觀⋯⋯時時提起覺性觀照這念心,進而發四弘誓願,以願導行,無論派任至任何單位、領任何執事,乃至於出坡作務,都能盡心盡力圓滿常住事,感恩常住慈悲創造緣起,讓自己學習度化眾生、破除塵沙惑等修福修慧的因緣,成就個人道業。
經云:「心念不空過,能滅諸有苦」,心念清淨光明,即是身處佛國淨土,在在處處提起覺性,以長遠心、精進心、無為心、無上菩提心修福修慧,必能成就福慧莊嚴的菩提道果。
摘自《中台山月刊21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