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少子化的社會環境中,每個青少年都是父母心中的小公主和小皇子,物質享受增加了,但精神生活卻日益貧乏。
青少年的歲月中,年輕的心都渴望著精彩的生活,希望被肯定、被支持⋯⋯,但是父母只知溺愛,而不懂得指點迷津;學校只重視成績,而忽略人格教育;當同儕只樂於比較消費,而不知道安住學生的本分時,青少年的價值觀就很容易完全混淆。
佛法領航 人生正道坦途
中台禪寺於民國八十三年成立全國大專青年禪學會,在全國各大專院校成立佛學社,聘請精舍住持擔任指導法師,至校園中宣揚生活化的佛法,並透過禪修安定年輕學子的心,協助同學們在大學生活中建立正確知見,養成因果觀念,學習認真負責的態度,孝順父母、恭敬師長、與人和諧相處。在校園中,藉由佛法的慈悲、智慧,默默地影響著老師與學生。
有一位台大的學生,考研究所時的筆試成績並不出色,但因平時在學校做事認真,並力行「中台四箴行——對上以敬」,於是所有老師決定給予口試的機會,也因此考上研究所。此外,許多在佛學社擔任幹部的同學,因為承擔的事務比一般同學多,為了發心順利,更懂得積極運用時間,免除不必要的吃喝玩樂與盲目的物質追求,反而學業成就,道業增進。因為比一般同學更深入佛法,固定在寒暑假參加禪七,養成專注力,讀書就能事半功倍。又因為心較細,對人事物的觀照能力增強,挫折忍耐力亦提升,打破了時下對年輕草莓族、果凍族的看法。
青年學子的精力旺盛,身心容易躁動,因此,在求學的過程中薰修佛法,有相當大的助益。又因為重視同儕,就必須有結交具有正知見朋友的機會。這些對於求學及未來的就業,都有非常正面的影響。在禪學會就能提供最合適年輕學子禪修學佛的因緣,許多已經步出校園的學長、學姊,對於學弟、學妹的關心是持續而真誠的,協助學弟、學妹經營社團以外,也常和學弟、學妹分享學業及就業的經驗。
有一位佛學社的創社學長,曾與學弟、學妹們分享:他能順利考上研究所、博士班,乃至順利找到理想的工作,都是因為不間斷地發願,希望秉持菩薩的精神,將求學的目標以利他為先來完成自利,果然有願必成,一畢業就有好幾個不錯的工作機會供自己選擇。假使校園中有更多具菩薩精神的學生積極帶動,校風必定端正、祥和,未來學子進入社會,也能走上正途,發揮所長,造福人群。
正向境教 長養慈悲智慧
在開山祖師惟覺安公老和尚的慈悲感召下,許多擔任學校佛學社團的指導老師,給予佛學社同學最大的支持。有的指導老師除了與同學分享學佛的利益,一起到中台禪寺出坡、打禪七,並盡所能指導學生解決課業上的問題。也有老師為了鼓勵學生向上提升,期許學生除了學科成績外,還可以參加禪修,此舉不僅未引起學生反感,反而加強了學生的信心,因為參加禪修之後,學生專注力提升,作實驗、寫報告都更順利了。
台北師範大學、東吳大學等校佛學社的指導老師,期許自己能夠扮演真正「傳道、授業、解惑」的師長,因為教學備受好評,其他老師紛紛效法,帶領學生參加禪修。許多懷抱理想與熱忱的老師,真心為了利益學子,陸續發心擔任大專青年禪學會所屬佛學社的指導老師,藉著與學生一起成長,實踐教育的理想,並引導學生找到正確的人生方向。
自古以來「孟母三遷」的故事為世人所樂道,因為孟母懂得為子女選擇最佳的薰陶環境,成就了亞聖孟子。為子女慎選學習環境,實在是為人父母最重要的課題,鼓勵子女親近佛法,參加校園中所設立的佛學社團,能免去許多不必要的牽掛與擔憂。許多在精舍學佛多年的學員,在子女離鄉背井就學前,更事先打聽該校是否設有中台禪寺大專青年禪學會所成立的佛學社團,並積極鼓勵孩子進入佛學社,讓孩子在求學過程中能有正向的人生態度。
青少年是社會、國家未來的主人翁,年輕無法重來,在這個影響一生的學習階段,透過禪修學習自利利他,具有慈悲與智慧,不僅人生愈來愈光明,也能成為社會、國家的優秀人才。在不間斷的世代交替中,我們需要真正的智慧領航。全國大專青年禪學會在每個校園中播下佛法的種子,讓莘莘學子成為智慧的傳承者,全人類的文明福祉在積極的菩薩發心中得以永續經營。
摘自《中台山月刊15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