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本具清淨佛性,卻被自己的妄想、執著所覆蓋而不能顯了。修行即是要破除心中之煩惱、習氣、執著,回歸本然清淨之佛性。但說之容易,行之實不易。無始劫來不斷累加之積垢,豈是一朝一夕得以淨除的?因此,佛開出了種種不同之觀行法門,因應眾生種種不同的習氣、煩惱、執著,讓眾生能於中找到自己最相應之法門,一門深入,得以返染還淨。
佛法非虛無之空談,而是要確實的實踐,才能獲得真實利益。在眾多觀行法門中,自己最相應的是緣起性空觀及耳根圓通法門。
緣起性空觀:一切萬法緣起則有,緣滅則無,不斷地生滅變化,因此沒有一個恆常真實的存在,都只是因緣和合的假相,其體性為「空」。觀察思惟此理,對萬法的執著淡薄了許多,雖然還不能在每個當下就放下執著,仍須花費心力說服自己,但,理上清楚了,轉念的速度就快了許多,不會再像以往一般鑽到死胡同裡,也更能體會「退一步海闊天空」的心境。
耳根圓通法門,則是將能聽的這念心不斷向內收,當心能夠安住在覺性上時,才發覺到:外在的一切善惡境界,與真正的自己無關,只有這一念心才是真實的自己,守住自己真實的這一念心就好,一切是非莫管。當自己能實實在在作主,能切切實實掌握自己這念心時,就能更真實地利益廣大眾生。
「但若無心於萬物,何妨萬物常圍繞」,若心作得了主,則不妨萬物常圍繞;若心作不了主,即得靠觀行:唯有這念心是真正屬於自己的,是自己的真生命,其它一切外在的都是無常,都是生命中的過客。稱譏毀譽、名利財色、冤親眷屬皆是過客,萬法皆空,不須留戀,或費心擷取。一切隨緣,緣來則好好把握,緣盡時,心中不留一絲掛礙,始終清淨、安然、自在。
道理都明白了,但事上仍須不斷努力實踐,生處轉熟,熟處轉生,直至會熟巧精,不斷地讓正念增強,強過習氣執著,讓正念不離心。境界來時,正念立即現前,不再被習氣、煩惱、執著所役,才能真正作自己的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