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德云:「未成佛道,先結人緣。」從出家後領的第一份執事,就深刻體悟到廣結善緣的重要性。
第一份執事是到精舍擔任知客,每天坐鎮在知客室,從早到晚,精舍進出往來的居士上千人,大家都來去匆匆。後來又承接了禪修班指導法師,及維護管理精舍的社區圖書館、藝術中心。不論是圖書館或藝術中心或禪修班的課後打掃,發心的義工人力並不充足。
面對這種種的境界,身行菩薩道,廣度諸有情的熱忱,逐漸地減弱。住持法師看到自己的狀況,說了一段話:想想開山祖師在建寺、安僧、度眾的過程中,遇到多少困境。遇到困境要直下承擔,找出原因,積極解決問題。如果領眾、做事處處有障礙,要慚愧懺悔過去生沒有與人結善緣,因此要發大願,廣開心量,把握當下,廣結善緣。
孟子曰:「愛人不親,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禮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諸己;其身正,而天下歸之。」因此,慚愧懺悔後,決定自我改變,主動創造良善的緣起。首先協助各班禪修班上課的報到,笑容可掬地以一聲「阿彌陀佛!」問候,親切地稱呼其法名、遞名牌,和所有學員結緣。其次,每天固定到圖書館及藝術中心巡班,關心義工菩薩的發心狀況,聽聽他們學佛禪修的心得,及發心當義工的喜悅。同時,每天禮萬佛,慚愧懺悔,學習十方諸佛的大願,清淨自己的身口意三業,期望消除業障,具足智慧,修行無障礙。
就這樣如實地去做,不可思議的良善效應一一出現。圖書館的義工增加了,各時段人力充足,並能成立組別,積極推動禪修招生。藝術中心因為網羅了有專才的學員來發心,能持續舉辦展覽活動,也因此因緣,成就藝術領域的人員,來修行學佛。最感恩的是,經由班上學員的積極勸發,把自己的母親及妹妹也帶進精舍上禪修、當義工。母親得到禪修的利益,也積極地把親朋好友都帶進精舍一起來學佛。
這種種回饋,讓自己深刻體會到行菩薩道,要了達諸法緣起,運用種種善巧方便,廣結善緣,善緣生萬法,才能利樂有情眾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