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路上的勇者


文/見牒法師


  

  世尊曾開示大眾,世間有二健兒:一者本不造惡,二者作已能悔。凡夫眾生,起心動念多在貪瞋癡慢疑邪見、我執我所的網羅之中,發於身口,多諸過咎。唯有以真誠不虛偽的心,面對、坦承自己的過失,慚愧懺悔,檢討、反省、改正,生命的道途,才能因自覺的光明,走得坦蕩而穩健,日新又新。

  修行人,初初決定踏上修行這條路,必定是從懺悔開始的,懺悔過去偏差的觀念、錯誤的行為、不清淨的身口意三業,而立志透過修行斷惡修善,改過自新,終至圓滿成就一切善法功德,畢竟清淨。然而,修行的過程岔路很多,與無始劫來深重的習氣煩惱、妄想執著抗戰,必然要經歷無數的磨難、考驗與陷阱;如果忘失了懺悔的初心,很容易就會在習氣煩惱的關口上當,臨陣倒戈,淪為妄想賊、煩惱魔的奴隸,聽其差遣,而背叛了修行。

  懺者,懺其前愆;悔者,悔其後過。在尚未漏盡煩惱之前,懺悔始終都應當是修行的現在進行式。只要還有我執,就必定不出起惑、造業、受苦的迷界迴圈,換言之,必定有自己須懺悔之處。懺悔偈云:「往習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罪障皆懺悔。」如是因,如是果,心當中還有三毒煩惱,身口意還有不清淨的作為,就必然招感不如意的果報。自作自受,因果歷然,怨不得別人,也怨不得外境。修行人明白因果、深信因果,故於種種不稱意境界現前的因緣中,始終知道應當「反省、檢討、慚愧、懺悔」,不怨天、不尤人,不爭論是非,更不會找各種理由合理化自己的煩惱。

  孔子曾說:「射有似乎君子,失諸正鵠,反求乎其身。」弓和箭都握在自己手裡,射不中靶心,只有反求自己在技藝上精益求精,非關外境。這就是一種為自己負責的大人氣度。眾目睽睽之下,能夠承認並承擔起自己的過失與不足,不逃避、不推諉,是真正的勇者。懺悔亦然。懂得懺悔,必定有反省檢討的智慧,能夠覺察到自己所作所為是否偏離正途,能夠承認、正視自己的錯誤,真誠發露,如實懺悔,不飾非文過、不覆藏,這才是修行路上的勇者。

  「無量劫來,凡夫妄想、諂曲邪偽、我慢貢高,合為一體」,這是不爭的事實。須知這個四大五蘊假合的「我」,起煩惱、造惡業的「我」,俱是眾生無明、顛倒夢想,並不是真我。修行要捨妄歸真,第一步就要先捨棄對假我的執著。貪愛、瞋恚、愚癡、嫉妒、猜疑、諂曲、陷害、自讚毀他、巧取豪奪……種種不善、種種過惡,皆是由此假我而生;而今懺悔,一念知非,知道這是不善、是過惡,是生死煩惱的業因,同時也知道這些過失的背後,是對假我的堅固執著。發露,是勇於承擔,更是一種堅強的誓願,承擔那是自己一念不覺所造作的過失,往者已矣,從今以後,誓不更造。以自新的願力,一次又一次與假我妄我畫清界線,掙脫習氣煩惱的枷鎖,不再為那個癡闇的妄我粉飾太平;而是不留情面地揭露,揭露那個假我的染污、顛倒與虛妄,矢志不再為那個假我護航,並願以全副心力,為捨妄歸真、背塵合覺來努力。

  懺悔,是一條最安穩的回家之路,從眾生邪見煩惱、貪染穢惡、妄想執著,回到清淨光明、究竟覺悟的菩提之家、自性之家。懺悔,檢討反省身口的過失,覺察覺照意根的起心動念,最終能夠覺悟。「一切業障海,皆由妄想生」,「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罪亡心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懺悔得清淨,懺悔得安樂,落實懺悔法門,修行方能在清淨光明的護佑裡,就路還家。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