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戒菩提行


文/見慷法師


  

  戒為修行學佛的根本。如同法律或一般規範,是人與人間互相尊重的約定、禮節,也是建構基本道德倫理的橋樑,更是國家社會安和利樂的基石;明瞭「戒」的面向及重要性,在生活中就能夠透過自覺自律,成就自利利他的菩薩行。

  《楞嚴經》云:「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持戒能生世間、出世間一切諸善功德。具足定力,使我們遇境臨危不亂、處之泰然,乃至於可以遇難呈祥;具足智慧,能洞悉觀照一切事物之始末,掌握時節因緣,隨緣任運,開創新局。所謂「守口攝意身莫犯,莫擾一切諸有情,無益之苦當遠離,如是行者能度世」,日用中從觀照自己的細行入手,收攝身心,啟發自覺,以此成就三千威儀,八萬細行,不但能夠淨化自心,更與眾生廣結善緣。

  日常生活中如何持守淨戒自利利他?以身業而言,不殺生,除了不食眾生肉以外,還要起慈悲心救生、護生。例如行步不傷蟲,走路時緩慢步行,保持覺性,不攀緣或心不在焉,就不會因不覺而踐踏到小生命。於口業方面,凡言動前必三思,除了不造口四過外,還要做到觀照自心,所言是否利益他人?是否能夠啟發他人的善根?進一步注意自己的言語態度、用字遣詞等種種細行。古德云:「言語知節,則愆尤少;舉動知節,則悔吝少。」於身、口、意三業落實細行,恆思利他,無形中漸除我執,擴展心量,使覺性益加顯發,更能自在作主。

  人生有諸多不如意,大多源於恣意放縱身口意三業。子曰:「以約失之者,鮮矣!」一個能節制、約束自己的人而犯過失,實在是太少了。佛法中,六祖大師則云:「於一切時,念念自淨其心,自修自行,見自己法身,見自心佛,自度自戒。」人人本具的覺性,蘊含無量功德,進一步掌握能作主的這念心,持心不起,就是真實解脫之本。

  「自性起一念惡,滅萬劫善因,自性起一念善,得恆沙惡盡」,創造光明的未來,就在自己當前清楚明白、能作主的這念心。只要心起善念,惡念自然無法滋長,進而不執著善法,就能夠進趣菩提,實現圓滿自在的如意人生。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