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進為成功之基


文/見控法師


  

  《菩薩本行經》中,佛告阿難:「一切眾事皆由精進而得興起,在家精進,衣食豐饒,居業益廣,遠近稱歎;出家精進,行道皆成。欲得具足三十七品,諸禪三昧道法之藏,截生死流至泥洹岸無為安樂,當勤精進勤修為本。」由是可知,精進是事業成就之要;亦是獲涅槃安樂之本。倘能行此「精進」一法,則世出世一切事業,皆當成就。

  縱觀古今,無論在家、出家,或有才智聰穎,或為魯鈍愚笨,皆能夠因為精進而走向功成名就。在中國書法史上享有「書聖」美譽的王羲之,其子王獻之自幼便在父親的教導下學習書法,資質聰慧。七、八歲學書,王羲之從後突掣其筆而筆不脫,不禁讚歎曰:「此兒書,後當有大名。」然雖有此得天獨厚之資,亦是發奮寫完一缽水,不斷勤寫練字,方得青出於藍,與其父並稱大小「二王」,成為千古美談。

  佛陀時代,座下一弟子名周利槃特伽,生性魯鈍愚笨,對佛之教法,每聞每忘,在灰心喪氣之際,幸逢佛陀慈悲鼓勵,周利槃特伽日夜精進,不敢絲毫懈怠。佛陀又指引其觀出入息之生住異滅,最終心開意解,漏盡煩惱,證得阿羅漢果。

  《中庸》云:「鍥而不捨,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凡之與聖,成之與敗,差別即在於精進與否,倘能精進不懈,堅持到底,必能轉愚成智,超凡入聖。

  所謂「心佛眾生,三無差別」,這念本具的心性原是在聖不增、在凡不滅,云何歷經了三大阿僧祇劫,世尊成為三界之尊,而吾等卻依然為凡夫,究其因乃世尊從不間斷地精進勤修善法,而吾人卻多為懈怠懶惰,故雖同具佛性,佛已登涅槃彼岸,而我等仍於生死大海中沉淪,豈不哀哉!痛哉!思痛之餘,又當如何提起精進之心,自我策勵?

  《出曜經》中,佛告比丘:「夫人處世,所行不同所見亦異,一日過去人命隨減,雖壽百年臥消其半。」人生七十古來稀,然縱得百歲,大半人生都在懶惰、睡眠中消逝。故佛進一步教示弟子:「夫人欲立德,日夜無令空,日夜速如電,人命速如是。」又云:「是日已過,命則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若能如實觀照,生命的真相實如電光,剎那即逝,今朝雖存,明亦難保,分分秒秒都在無常變滅中,猶如池水日漸乾涸的水中魚,應當提起精進心,把握每個當下,積極修習善法,與無常相競,無有疲厭。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