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與工作 文/見置法師 |
在忙碌的生活中,總想找個心靈歇處,但常常在修行與工作的兩邊,忙得焦頭爛額,分身乏術,苦惱萬分。《六祖壇經》云:「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修行與工作,彼此不衝突,因為修行從未離開過工作與生活,生活與工作也是修行,二者相輔相成。在職場中,應如何將佛法的道理應用、落實?每個人所處的環境不同,生活型態也不同,乃至所面對的境界也有所差別,但只要佛法的道理時時現前,願意面對自己的煩惱與習氣,就是真正落實修行。 佛法的道理是真實的,如何才能得到受用及利益?唯有經由思惟、落實,以轉化自己的知見。首先,要心懷「感恩」。面對境界時,感恩此境讓我們有反省檢討的機會,有思惟、運用佛法的因緣,使自己有面對習氣及自我提升的福報。工作繁忙時,以「禪定」來面對,能積極、不慌亂地處理每一件事情;在面對種種流言毀謗時,以「忍辱」來面對,觀一切法緣起性空,了無自性,銷歸自性,保持如如不動的心;看到別人需要幫忙時,不吝嗇地「布施」時間與體力,乃至一句歡喜讚歎、加油打氣鼓勵的話,讓他人充滿信心與歡喜;做事腳踏實地,對份內的事認真盡職,勇於承擔,絕不投機取巧、推諉敷衍,且不假公濟私。例如公家的電話,若非公事絕不使用,乃至一枝筆、一張紙,不貪財物廉潔優,是「持戒」;即使時間很短,仍然抽空用功,或靜坐片刻、或誦經念佛,是「精進」;在面對每一個人、每一件事時,都以「智慧」的心來觀照,知道因果道理,甘心甘受;了達緣起性空,面對境界,心不住著;深信本具的佛性,對他人能慈悲包容,修行也不會迷失。 任職比部(宋朝主管審計的職稱)的孫居士問楊岐方會禪師:「我因公事煩惱不已,不知如何解脫?望師點破。」禪師答:「弘願深廣,利濟群生。」孫公又問:「不知如何在公職中落實?」楊岐方會禪師以偈教示:「應現宰官身,廣弘悲願深。為人重指處,棒下血淋淋。」意思是:你應該像觀音菩薩現宰官身一樣,發願以公職身分利益大眾,如果要指出別人的錯誤時要特別小心,秉持慈悲與智慧,勿枉勿縱,因為受刑時棒下不留人。修行除了自利,更要發起利他的菩薩心。在軍閥割據、戰亂四起的五代十國,吳越王錢俶力行「保境安民」與「休兵息民」的治國政策,在紛亂時代中,仍見人間淨土,這是「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的菩薩行。 所謂「公事門中好修行」,如果能好好利用這樣的因緣,以慈悲心、平等心來待人處事,不僅事情可以辦得好,而且還能累積功德。古云:「楊岐燈盞明千古,寶壽生薑辣萬年。」任何的執事都離不開修行,只要老實修行,處於任何執事都可以成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