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競爭激烈、升學主義掛帥的現代社會,如何有效學習、增強記憶,以便在升學考中一舉奪冠,隨心滿願,進入心目中理想的學校就讀,是學生、家長、老師們共同關切的課題。
為了提升學習效能,學生們求教前輩,遍訪補教界名師;市面上標榜提神醒腦、增強記憶之食品、藥品,只要能力所及,家長們盡皆予之,並為熬湯進補;教師們亦無不絞盡腦汁,設計易於記誦之「口訣」、「公式」……一切用心,目標一同──提高學習效果。豈知,所謂食補、藥補、攻略、作戰寶典等,盡皆為助緣,關鍵取乎一心。
欲除病,須知因,方能應病予藥、對症下藥。要提升學習效益,有三忌:忌散亂、忌浮躁、忌攀緣。對治此三病症,唯一藥方──專心。古人總結出讀書之法為五到: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其中,以「心到」為首要。眼看、耳聞、口誦、手記的同時,皆須心不散亂、意不顛倒,專心一意。《佛遺教經》中亦云:「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專心,對於學習之益,不勝枚舉,約而言之,則有三:
一、除散亂,增效益。課堂中,能攝心聆聽,隨聞思惟,隨聞記誦,勤作摘要,便易心領神會,有效掌握重點;課後僅需稍加複習,便可收事半功倍之效。倘若不然,任憑台上口沫橫飛,台下卻心緒紛飛,遨遊於九霄雲外,此時,誠如《大學》所云:「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心不專,心猿意馬,雖視、雖聽,猶若未見、未聞。《格言聯璧》中亦云:「心不欲雜,雜則神傷而不收。」未能全神貫注、專心致志,則學習無所獲。一心多用,虛耗時光,事後必須花費加倍的時間、精力,重新學習,事倍而功半。即便手中握有再多的「攻略祕笈」,亦無濟於事。滕蛇無足而飛,鼯鼠五技而窮,其差異,在於專一與否。
二、治浮躁,長慧心。《大學》云:「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擬定了學習目標,心不妄動,心定則神寧,便能專心於所學。心清明,則能與所學相契,達於深解。反之,心浮動躁進,猶如奔馬騰踔,難以禁制,心湖動盪,塵質翻騰,混濁難清,則慧心難現。心水不定,身亦難安,例如,坐於桌前,未及一刻鐘,即起身往返於書房、客廳、廚房數趟,一會兒開電視,一會兒開冰箱,又或邊看書邊聽音樂,手打節拍、口哼曲,偶爾起身舞動……如此躁動,學習豈能有成?《格言聯璧》中云:「心慎雜欲,則有餘靈。」「把意念沉潛得下,何理不可得?」心能沉穩,無諸雜念,則心水不濁,塵質不揚,思慮清澈,智慧必彰顯,書中之理豈不通曉?
三、抗誘惑,養定力。讀書,貴於專一。三天捕魚,二天曬網,終將一事無成。佛法中,戒、定、慧三無漏學。慧因定生;定,則因持戒而得。持戒,即是防非止惡,不受外誘。學習亦然,要真有所成,必須有決斷之心,有「泰山崩於前而色不改」之定力,不為外境所誘,不隨境起舞。倘不然,一聞聲響,便起身觀望,或豎耳而聽,時間便在不知不覺中流逝。昔有「管寧割席」之鑑,為學者豈可不深思之。
「專一」、「定」,是對自己駕馭之功夫,亦是學習不可或缺之要素。縱有才偉,仍須有「專一」之善用,不為外界所擾、所誘,處變不驚,方能練達渾圓之智慧,成就世間、乃至出世間之學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