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覺寺山門楹聯寫著:「大夢幾時醒,幸遇明師,慧炬頓驅長夜暗;覺來當下是,不從外得,衣珠原屬自家珍。」十分感恩及慶幸有此福報、善根,能在今生聽聞無上心法,又能依止大善知識出家修行,讓自己的人生找到一條光明的菩提之道,不再茫然。
出家以來,很有福報能在佛學院薰修,在教授師的慈悲引導下,建立人天師表應有的僧眾威儀及規矩,並確立正知正見。在這麼好的環境中,身旁每一位師兄弟都是自己修行路上的善知識。大眾在靜中養成,學習各類法門,努力在經教、觀行、語言、世學下功夫,累積度眾資糧;動中磨鍊,則在出坡中學習各項作務,並在法會動員中發心,盡一己之力。不論是動、是靜,都是最佳的學習因緣,也是認清自己執著、習氣、煩惱的最好時機。過程雖然辛苦,但由於時時有法的薰修,加上身旁總有善知識的提醒、引導,讓自己成長不少,學習到:
一、要勇於承擔:不論遇到善惡緣、順逆境,都要勇敢面對,不要逃避。以往自己最害怕處理陌生的事務,但慢慢察覺到:會害怕、緊張,是由於得失心太重,太在意別人的看法,導致不敢承擔。現在了解一切都是學習度眾的善因緣,要珍惜、把握。
二、要發慈悲心和歡喜心:在學院的生活,不論在教理或出坡作務中,著實發現很多煩惱都來自於智慧不足、慈悲不夠,心量狹小,因此容易在動中心浮氣躁,以致溝通不良。最後儘管事上圓滿成就,但人事不圓滿,仍不能算是圓滿。從中學習到:要時時作主,發慈悲心、歡喜心,將自己縮到最小、看得最淡薄,功德歸三寶,好事給他人,壞事自己承擔。
三、學習從光明面看待一切:古德云:「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心若不強名,妄情從何起?」很多時候,是我執和習氣牽引著自己,不斷地分別、取捨、比較,而迷失自己,在境界中痛苦不堪。碰到無法預期的事時,總是習慣負面思考,讓自己徒然產生緊張不安的情緒。所謂「萬法唯心造」,每一個念頭都會招感相應的法界,因此,要多起善念,學習從光明、樂觀、積極面去思惟,不僅自身少惱,也能令眾生歡喜。
修行就是不斷返觀自心,提起覺性,發廣大願心,學習以法轉化煩惱,以慈悲化解瞋恨,以承擔代替抱怨,用願心超越業力,時時不忘初心,做個自主、老實的修行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