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他人,莊嚴自己 文/見俯法師 |
蓮花潔淨香軟,不蔓不枝,見者無不心生歡喜;而真誠讚歎,好似口吐蓮花,聞者皆是滿心喜悅。讚歎就像冬天的太陽,給人溫暖和力量,進而成就種種善法;而內心莊嚴才能讚歎他人,給人光明和希望。因此,欣賞他人,學習讚歎,正是效法菩薩心量與願行的開始,也是廣結善緣、自利利他、廣集福慧資糧的重要行門。 讚歎三寶 佛法久住 諸佛菩薩應現於世,若無人讚歎,世人無法明白諸佛菩薩歷劫修行的勤苦及廣度眾生的慈心悲願,也無法明白佛法能濟度眾生遠離煩惱妄想、出離生死苦輪的殊勝。三寶是世間的明燈、眾生的良友福田,讚歎三寶能使佛法流佈、久住;能使世人明白三寶的功德,進而親近三寶、聽經聞法,明白人生的方向,進而找到生命的真實意義與價值。因此讚歎三寶,功德不可思議。 釋迦牟尼佛過去修菩薩行時,見到弗沙佛相好光明,殊勝莊嚴,心懷敬慕,七日七夜諦觀弗沙如來,目光不曾捨離,並以偈讚佛:「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釋迦牟尼佛因為讚佛的殊勝功德,而得超越九劫,提前證得佛果。還有一位香口沙彌,因多劫前讚佛的功德,所以生生世世口出花香。香口沙彌今生只要見到他人有一點長處,便會毫不吝惜地歡喜讚歎,而人們只要聞到他口中的香氣,無不心生歡喜,樂於親近。 佛滅度後,印度有兩兄弟,一名無著,弘揚大乘教義,一名世親,執小乘教法,毀謗大乘,兩人皆青年出家,博學多聞。後來,世親在無著的善巧開導下,方悟大乘妙義,深自悔責,欲割舌以謝罪,無著即阻止說:「同是此舌,既可毀佛,亦可讚佛,毀佛得罪,讚佛即可邀福,今以此舌轉而弘讚大乘,罪則可滅。」於是世親即積極弘揚大乘佛法,廣造諸論詮釋大乘經典,後有「千部論主」的美譽。同樣是說話,一般人自讚毀他,多造口業,而佛法則教我們運用言語來讚歎佛法,宣揚佛法,使每個人都能得到佛法的利益。 「孔雀雖有色嚴身,不如鴻雁能遠飛;白衣雖有富貴力,不如出家功德勝。」僧寶持佛淨戒,為清淨福田,能住持佛法,弘法利生。所謂「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僧寶住世,才能傳承佛法,說法度眾,令人解脫煩惱的繫縛。所以讚歎僧寶,不但能令大眾明白僧寶的殊勝功德,進而樂於親近佛法,更是自利利他的菩薩行,護法護教的積極表現。 真誠讚歎 智慧利生 後漢龐統,每次稱讚別人,往往言過其實。有人好奇地問他,他回答:「現在善人少,惡人多,當有人行善、增長道業時,若不讚歎肯定他,只怕行善的人愈來愈少。我努力讚美勸善,十人之中,若有五人因此獲得勉勵而繼續行善,不也是美事一樁嗎?」人們都喜歡聽好聽的話,親近對他有益的人,而讚歎他人,能使人身心喜悅,樂於為善,同時也對佛法產生好感,進而產生敬信,獲致清淨光明的人生。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些嫉妒、驕慢與比較的心,因此無法欣賞別人的長處或者讚歎他人的成就。而學習讚歎,正是拓展心量、增長智慧的方法。當我們放下驕慢,捨離嫉妒,不與他人較量高下時,就能體會別人的用心與長處,並且真誠地欣賞與讚歎他人,使人樂於親近。因此,真誠的讚歎能使我們心量廣大,捨離內心的煩惱,與一切眾生廣結善緣。 唐朝著名的賢相魏徵,曾因犯顏直諫觸怒了太宗,太宗非常生氣,想要殺掉魏徵。長孫皇后知道了這件事,馬上換上最隆重的禮服,畢恭畢敬地去晉見太宗。太宗對皇后的舉止感到很奇怪,於是問:「今日並無重大慶典,皇后為何如此盛裝呢?」皇后回答:「今天正是個值得慶賀的大日子,臣妾聽說有賢明的君王才有忠言直諫的臣子,證明皇上賢明仁德,天下皆知。所以臣妾今日特來賀喜皇上。」太宗聽了之後龍心大悅,因此打消殺害魏徵的念頭。古德云:「一言以喪邦,一言以興邦。」智慧的讚歎能化解危難,解除君臣不合的危機,為國家社會奠定安定的基礎,值得我們學習。 人有人的善法,動物有動物的善法,例如:狗不嫌家貧,有忠主之義;雁子飛行,序次不紊;螞蟻分工,勤勞不計較;鵝行步時,長幼有序……。所以能隨喜讚歎一切眾生的功德,明白眾生皆有佛性,可使我們心行慈悲平等,進而返觀自照。動物尚且知道互相尊重,互相幫助,何況身為萬物之靈的人類! 讚歎,是菩薩的行門。讚歎三寶能令自己與他人種下成佛的種子,亦可獲福無量;而隨喜眾生一切善行,不但能令眾生見賢思齊,捨離惡法,成就善法,亦能與一切眾生廣結善緣。所以,我們應當心懷慈悲,常行讚歎,如此不僅成就他人,亦能莊嚴自己的菩薩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