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世界,從心開始
文/見眼法師


  一陣微風,可以吹皺一池春水;一粒石子,能夠激起幾波漣漪;一隻蝴蝶,可能造成一場風暴;一個臉色,可能引發一場街頭的廝殺;一句粗話,可以造成兩黨的仇恨;一個決定,足以造成多年的戰亂……誰說,這個世界的和諧與否,與我們沒有一點關係?佛法說:「心生則種種法生,法生則種種心生。」一切的戰亂、悲痛、生離死別,是這念心的作用;而決定和諧、愉悅、常樂我淨,也是在這念心,因為——心淨國土淨,心安眾生安,心平天下平。

  六祖大師說:「清淨法身,汝之性也;圓滿報身,汝之智也;千百億化身,汝之行也。」三身皆是指人人本具的這念清淨心,從這念心體啟發,可以有無量無邊的妙用,只是眾生沉溺於五欲當中,早已迷失這念真心,不知如何啟用?《四十二章經》云:「譬如澄水,致手攪之,眾人共臨,無有睹其影者。」阿難尊者曾問佛陀:「佛的世界不是清淨無染的嗎,為何現在與我們共處於五濁惡世當中?」佛聽了之後,以腳指按地,馬上現出清淨莊嚴的佛國,佛陀告訴阿難:「這個世界的清淨與否,端在這念心中。」是的,我們知道色身髒了、臭了,要盥洗才能除去污穢;同樣的道理,心地不淨、染污了,也要藉由日常的修善斷惡,修定、修慧,才能莊嚴自心國土。

  二祖慧可大師於雪中斷臂求法,為的是求一個「心安」,達磨祖師告訴二祖:「將心來與汝安。」二祖回答:「覓心了不可得。」達磨祖師即說:「與汝安心竟。」眾生,即是心中有眾多心念,不斷生生滅滅,在如是生滅擾動當中,自然是心不能安。「狂心頓歇,歇即菩提。」唯有歇下這念躁動不安的眾生心,才是最根本的方法。

  《楞嚴經》中,持地菩薩自述證道因緣,提及過去生的修行歷程,見路有坑洞,則填平之;見路有障礙,則不畏辛勞地搬除,如是精進用功,從不間斷。直至毘舍如來住世,聽聞開示:「當平心地,則世界地一切皆平」,才豁然開悟,了知外在一切事相的高低,皆因內心分別取捨,才有平與不平的差別。古時候,有一位讀書人因全心全意準備科舉考試,所以儘管書房的地上有一個窟窿,也始終沒去理它。一天,他的父親來到書房探視,看到地上的窟窿,便嚴肅地教導他:「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國家為?」所以《大學》亦云:「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修行亦當如是用功,由事上的作為回歸到理上,由事顯理,會相歸性,方能真正落實解行。

  想要達到心淨、心安及心平,就要從日常中做起,時時提起覺性,反省、檢討、改正。 導師常教導大眾:「每天晚上要檢討自己這一天有沒有身心清淨?」清淨心,是修行人的目標,所謂「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心淨則心安,心安則心平,如是自性眾生、自性國土、乃至自性天下,無一不安、無一不淨、無一不平。

  佛法說:「一心生十法界」,這念心的善、惡,無為、有為,決定了是否要繼續輪迴受苦或轉凡成聖。我們的一個微笑,可以讓對方心情愉快,而對方又可以再影響周遭的人,如是一推十、十推百,整個法界便會有所不同。轉這念心,如翻掌折枝之易,世界的和諧與否,都在這一念心的作為當中。所以——和諧世界,從「心」開始。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