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中演講講不完 夢醒方知未曾言 文/見愿法師 |
「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這是在未出家前,每天必發的四弘誓願,藉由口誦、心惟,督促自己朝此目標努力。在願力的引導下,自己終於一步步地踏上這條菩提大道。然而,要如何荷擔如來家業?即是以弘法為己務,利生為志業,成為一位真正的法師。參加學院舉辦的演講比賽正是一場殊勝難得的因緣,可以讓自己學習處眾無畏,說法無礙。 演講比賽的訊息宣佈後,自己就深自期許:這次比賽是很難得的機會,不管有沒有上台演講,都可藉此因緣思考,如何將已了解的佛法義理有系統地表達,讓大眾了解。 但是隨著初賽名單的公佈,比賽日期的逼近,原本輕鬆的態度慢慢變得緊張、不自在,儼然已成為心中的掛礙。在習氣的反應下,心中的平衡機制啟動,不斷地告訴自己:「不過就是短短的七分鐘演講,若表現不好,讓大眾笑一笑又何妨!最差的情況就是呆在台上七分鐘……」心中浮現的都是逃避、放棄的消極念頭,自以為這些就是「放下」,所以過程中,並沒有真正地努力和反觀自心。 直至決賽名單公佈,聽到同學的恭喜,心中不禁一陣害怕與退縮:「不會吧!我講得又不好,真的要代表本班上台嗎?這樣會不會丟班上的臉?我可不可以不要參加啊?」因為代表班上在全院演講的這份壓力太大,直覺就是「我不行!我不會!我不要!」。雖然不想面對,自己還是不忘每天發願,希望能夠荷擔如來家業,突破自己目前的困境,所以日子就在矛盾、起伏的心境中度過。直到決賽前一天,內心突然才有了很大的轉變,願意去承擔演講的責任,學習做一位真正的法師。這當中要感謝許多因緣共同成就。 那天早上的高僧行誼課程,教授師請同學為演講參賽者加油打氣,其中有位同學表示,當台上的人在法布施時,不管他有多麼緊張,台下的人還是非常法喜;不但台上的人感謝大眾布施慈悲歡喜來聽講,作為台下的聽眾,也是同樣感謝台上的人布施慈悲歡喜。因著同學這份真誠的法布施,自己內心油然升起一股願力,希望能令聽法者歡喜。於是下課後,自己到禪堂禮佛發願,希望能夠處眾無畏、說法無礙,並且將自己所體會的法益與法悅供養大眾,願眾生皆能法喜充滿,堅定修行求法的道心。 秉持著這股願力,利用下午自習課的時間,將巡禮講義完整地看過,並且實際演練,才發覺自己對殿堂「以相表法」的層面沒有深刻的體會和感受,所以講出來只是空洞的文字表述,沒有一點法喜。 然而,因緣就是這麼巧妙!當自己失望地回到寮房時,一開門,同學馬上就來關心,了解狀況後,鼓勵自己:「那就發大願啊!」簡短的一句話點醒了自己,當下馬上反觀「我的願力到哪裡去了?為什麼遇到一點小挫折就放棄退縮呢?」於是,再度提起正念,繼續努力。在往齋堂的路上,另一位善知識提醒自己要當一位真正的法師,不要小看自己。不要只是將演講比賽視為練習,而是要以對居士說法的心態來認真面對。這段話猶如當頭棒喝,原來這一切的起起伏伏,都是因為自己不願相信人人有本具的佛性、不願承擔弘法的責任、不願相信自己可以做到,所以才與妄想賽跑,沒有止盡。 如何荷擔如來家業,成為一位真正的法師?唯有從現在起,把握當下每一個因緣,這就是在累積度眾的資糧。例如現在是演講的因緣,就要好好把握,以利益眾生為出發,將佛法義理深自思惟,並且布施自己的法喜和體悟,希望眾生皆能因此離苦得樂。 所謂「緣起緣滅」,演講比賽是一個緣起,讓我們大作夢中佛事、大演如來法音。待結束之際,驀然回首,縱然有過再多的千山萬水、驚濤駭浪,最終還是會過去。唯有從中珍惜體悟,把握每一個修行度眾的因緣,最後必能成就佛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