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 合
文/見芥法師


  「和合」始終是古今中外人類共同的願望,例如:自古以來,人類即順應自然的運行變化,以期天人合一;或者與他國鄰邦和合,兵馬永革而世界太平;舉國上下一心和合,得天下為公之大同治世;家庭和合,而能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人與人之間和合,創造和諧的生命共同體;乃至追求個人身心和合,健康安樂。這些都是世間法的和合。

  佛法也是在和合中自利利他。大乘菩薩行者,內自謙卑,外常和敬,以慈、悲、喜、捨的精神攝化眾生。而「四攝法」——布施攝、愛語攝、利行攝、同事攝,則是菩薩行者善巧接引有情眾生,導以大乘正道,開示悟入諸佛知見,令得究竟和樂。若有眾生好樂財物者,菩薩行者即以三輪體空之心施捨財物(財施);若喜樂真理法者,即施予真理(法施),進而引入佛道,這些都是「布施攝」。隨順世間溫和慈愛的言語相對、慰問、祝願、讚歎,或是宣說正法的出世間愛語,令他愛樂,進而引入佛道,則為「愛語攝」。「利行攝」則是如同《梵網經》所言:「菩薩應代一切眾生受加毀辱,惡事向己,好事與他。」而勸人行正法、修善行。或以身口意廣行善法,令他人各霑利益,進而引入佛道,是為「同事攝」。所以我們檢視菩薩行者的心意、口言、身行,無一不是在力行和合之道,並且更積極地在和合中濟度眾生。所以「四攝法」是菩薩行者以出世的態度,慈悲廣行入世的和合精神。

  佛教中,「僧」就是和合的意思。理上來說,就是出家僧眾有一種共識,認同佛法為人生的真理,並且互勉互助一同來修證這個真理,落實在利益大眾的志業上。從事相上來說,則是指出家僧眾以質直心遠離傲慢、爭端等不和合的因緣,創造身、口、意三業六種和合愛敬的條件,共成佛果,即所謂「六合敬」:一、身和同住,遠離殺盜淫妄等過失,共行善法的和平共處;二、口和無諍,言語中不出兩舌、惡口、妄言、綺語,不起乖諍,而能宣說佛法,相互增益;三、意和同悅,大眾的心意對菩提涅槃有共同的信心和欣悅;四、戒和同修,共同來誦戒,遵守戒律,並且透過個人的反省檢討,相互勸善止過,更能如法如律,住持正法;五、見和同解,共同具足正知見,對於真、俗二諦有一致的共識;六、利和同均,在食、衣、住、行等生活上,相互布施照顧,平等均霑。因此「六和敬」是出家僧眾為解脫煩惱,在菩提道上行持出世間法的和合。

  無論是世間或是出世間,任何事情的成功都需要靠內因外緣的和合,然而萬里途程不離初步,「和合」最根本的重點就在於這一念平和的心。所謂「心平世界平」,外境的和合,需要靠每個人內心的寧靜、平和而產生,因此在這一念心下工夫,才是成就和合的關鍵,如此才能消弭猜忌、暴戾、紛爭之氣,及以自我為中心的執著,到達和合的彼岸。



單元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