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佛受用 文/見雨法師 |
放在湯鍋中的湯勺子,終日浸潤在香氣馥郁的湯汁中,卻不若舌頭兒淺觸,品嚐箇中的滋味;終日聽聞佛陀的教法,卻未實踐躬行、用心體會,亦無法生起真正的信心,得佛法益。 初初相信佛法,只是在思惟的層面,驚歎佛法的精微奧妙,世間很難再找到比佛法更圓融的系統來解釋宇宙萬有的森羅萬象。對佛法的要求,完全反映出自己對生命的態度:只想找個能解開心中疑問的答案。 即至第一次打七,咬著牙、熬著腿,不斷地問自己:「為什麼要來這兒活受罪?放著好好的日子不過,到禪堂自討苦吃,何苦來哉?」隨著木魚一聲聲的止靜,一次次上座,只有三十分鐘的耐性,在剩下的十分鐘裡,身體的疼痛交雜著揮不去的妄想,每一秒,都像是永無止盡的漫漫長夜!在每一支香裡,焦躁的心對引磬的渴念,愈來愈迫切!直到第三天傍晚,就在雙腿子疼痛的當下,突然問自己:在生命的盡頭,自己若是不能善終,這種生死交關的煎熬,不是比現在更慘烈百倍、千倍?在身心健全的狀況下,尚且如此不堪一擊,那麼在臨終時又將如何自處?這是第一次,自己肯老老實實地面對生死問題。 原來佛陀的教法,不僅只是滿足人們對生命真象的好奇心而已。佛陀出現於世,是為了將眾生從生死的迷夢中喚醒,回歸到人人本具的真性當中。問題在於做夢的自己,對生命的態度,到底願意真誠地面對到什麼樣的程度? 如果自己對生命的要求是解脫,那麼就得解脫;如果要求成就佛道,就得成佛道,若是只要求釐清思辨上的盲點,那麼佛法再究竟,也無法得佛受用。 信的層次,除了建立在我們對佛法的要求上,更建立在自己對佛法實踐的程度上。一旦嚐過甜美的果實,就算是全世界都告訴自己它是苦澀的,也很難動搖自己的信心。信心與實踐是互相迴護、相輔相成的。 信心就如同一口大鐘,輕叩輕鳴,重叩重鳴,不叩則不鳴。修習佛法要能真正信受佛陀的教法,就必得將自己的身心,全然地投注在佛陀的教法當中,如此方能得佛受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