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學生時代,看了弘一大師的傳記,震撼於大師在擁有名利、美眷的情形下,毅然捨去這些世人所汲汲追求的目標而出家修行,不禁好奇佛法為什麼能讓許多人信受奉持?直到經歷了母親的生病、往生,才體會到佛法真正是人生的歸依處。
母親的病故,對我的打擊很大,整個人從此鬱鬱寡歡。姑母疼愛我,怕我從此消沉,因此帶著我到處聽經聞法。每當我有負面思想時,她總是說:「心轉境轉!去誦誦經增長智慧,或去拜佛消業障吧!」由於這樣的因緣,引起我學佛的動機,於民國八十六年踏入了剛成立的普因精舍。
回想這二十二年來學佛的日子,心中充滿無限的感恩。感恩開山祖師惟覺安公老和尚的悲願,在台灣及世界各地廣設精舍,讓芸芸眾生及自己能就近接觸佛法,有系統的由淺入深、按部就班建立正知正見,了解因緣果報、緣起性空及人人皆有佛性等真理。
因為明白了因緣果報的道理,所以順境來時,知道這是過去修善的果報,而更懂得知福、惜福、修福。遇到逆境時,了解是因為過去所造惡業的結果,而能甘心甘受,同時也知道要在因上努力,積極修善斷惡。
知道萬事萬物皆緣起性空,緣聚則成,緣滅則散,如《金剛經》所言:「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於是在生活中,學會看破、放下自己的執著,以斷除種種煩惱;對於種種挑戰,能夠勇敢地提起,隨緣盡分而無掛礙。
相信人人皆有佛性、皆有本具的覺性,於是在日常生活中,透過覺察、覺照斷除心中的妄想執著,學會作心的主人,進而做到「靜則一念不生,動則萬善圓彰」,隨時保持覺性,就是隨時在用功,從此修行找到了入手處。
何其有幸,能在開山祖師及精舍法師的教導下,建立佛法的正知見,並依教奉行,找到了生命的依仗處,找到心靈安頓的處所。為了報答這份法乳深恩,期勉自己發長遠心安住道場,依著教理、福德、禪定三個面向修福修慧,自利利他,永不退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