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皈五戒 三皈依 人身难得今已得 佛法难闻今已闻 此身不向今生度 更待何生度此身 修行学佛,要先受三皈依,也就是归向、依靠“佛、法、僧”三宝,以佛为师,以法为药,以僧为友,凭此生生世世不离正法,永离恶道。皈依三宝后,才是正式的佛教徒,如上学要先注册一样,具有正名定份的作用,皈依后有三十六个善神守护皈依的行者,并获三宝慈光加被。 皈依是皈顺、依靠的意思。初学佛的人,信心不坚定,能力智慧不充足,必须要依靠三宝,藉由三宝的庇护和指引,成就学业、事业和道业。并由外在的三宝作为指导,启发我们本自具足的自性三宝。 皈依又有回转、回头的意思。为什么要回过头来?因为我们无始劫以来背弃三宝,所走的路都是错误的,所以现在要把错误的观念改正过来,舍弃过去的邪见,皈依我们的自性,这样子才能度脱自己的生死。 皈依三宝,第一皈依佛,教主释迦牟尼佛是悟道的觉者,为修行者的导师,皈依释迦牟尼佛,也就皈依了十方一切诸佛。 第二皈依法,佛为了度众生得解脱,设种种的次第法门,等于学校的学制一样,所谓人道守五戒、天道修十善、声闻修四谛、缘觉修十二因缘、菩萨修六波罗蜜。众生修习这些正法,做为人生的方向,便能离苦得乐,自在解脱。 第三皈依僧。依循正法修行的清净僧众是大众的榜样,所以应当皈依十方一切菩萨僧、十方一切声闻缘觉僧、十方一切清净僧。再者,修行的路有很多,我们应当皈依一位善知识,接受他的教导,这样才不会走错路。皈依最好选择一个有道德、有学问、有行持的师父,经常亲近这位师父的言行、思想,无形中我们亦能沾到几许光明与功德,同时供养了真正的大善知识,能种广大的福田。如果在某一个时间,找不到这种善知识,可以在附近找一个真正受过三坛大戒的出家众皈依。 佛弟子一定要皈依三宝,并愿所有的皈依者,常发如是愿: 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 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自皈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皈依三宝的功德 《俱舍论》卷十四有云:“诸有归依佛及归依法僧,于四圣谛中,恒以慧观察。知苦知苦集,知永超众苦,知八支圣道,趣安隐涅槃。此归依最胜,此归依最尊;必因此归依,能解脱众苦。” 《大乘义章》卷十:“所谓归佛、归法、归僧。依佛为师,故曰归佛;凭法为药,故称归法;依僧为友,故名归僧。问曰:何故偏归此三?以此三种毕竟归处,能令众生出离生死,称涅槃故。” 《优婆塞戒经》:“为破诸苦,断除烦恼,受于无上寂灭之乐,以是因缘受三归依。” 《善生经》云:“若人受三自归,所得果报不可穷尽,如四大宝藏,举国人民七年之中运出不尽,受三归者其福过彼,不可称计。” 《佛说希有挍量功德经》有云:“四有州中满,二乘果有人尽形供养,乃至起塔不如,男子女人作如是言,我某甲归依佛法僧,所得功德不可思议,以诸福中惟三宝胜故。” 大毗婆沙论云:“谓为受已信敬三宝,诸天善神必拥护,不令横死、不遭病难,不堕恶趣、得生天人中。” 皈依三宝可获三十六位善神护佑,得以消灾免难,来生并能生天、人中;且皈依三宝之佛弟子,在未来弥勒佛说法的龙华三会上,闻佛法意,即可得证解脱。 宋代文学家,亦是三宝弟子之苏东坡先生曾言:“滔滔苦海内,三宝为舟航;炎炎火宅内,三宝为雨泽.冥冥大夜中,三宝为灯塔。”三宝实为宇宙人生最究竟之依归。学佛之人,皈依佛、法、僧三宝,应学习佛陀行仪,奉行佛之教法,恭敬僧宝,藉由皈依事相上之三宝,进而启发自性三宝,方为皈依三宝之鹄的。 五戒 道在红尘闹市修 全凭五戒作根由 佛法以人为根本,人道则是因持守五戒而来。受持五戒将来就可以获得人身。人有贫穷、富贵、寿夭、智愚、美丑、高矮,这些都是因持守五戒的清净程度不同而造成,五戒虽然简单,但要把五戒持的清净,也是非常不容易。 五戒戒条: .不杀生:不故意杀害有生命的众生,如人、动物、小昆虫及堕胎。 .不偷盗:对于一切财物,乃至一草一木,非自己所有而取,或是不论用任何手段,如骗取、强夺、霸占等,皆算是偷盗。 .不邪淫:不与正配以外的人行淫。(凡与男女两身相和合,皆名之为淫。) .不妄语:不说谎、搬弄是非、恶口骂人,危害到他人。 .不饮酒:不喝酒,乃至于不劝人喝酒、不入酒家、不思念饮酒。(喝酒会使人神智昏昧,来世感愚痴的果报)。 发心受持五戒的在家居士,男众称为优婆塞,女众称为优婆夷。受持一戒就有五位善神謢持,持满分五戒,就有二十五位善神护持。持戒严谨的人,就成为世间的人上人,感获大富大贵的果报;持中品戒的人,感得一般的富贵;持下品戒则可保人身。若是持下下品戒,虽得人身,六根却不能具全。所以想要修行及提升,必须从清净身口意做起。 佛法讲五戒,儒家则讲仁、义、礼、智、信,称为五常。五常与五戒差不多,不过五戒非常显明,有条有理,一说出来马上就知道。儒家的五常,仁就是要有慈悲心,做仁人君子,不要残害众生;义就是义气,不要人家的东西,仗义施财;礼即是人与人之间应有的礼貌,男与女之间也要有一种礼节;智就是要有智慧,不饮酒使心智不昏昧,就是有智慧;信就是信用,不妄语就是有信用。所以五常与五戒也是相通的。现代有些人虽然不信佛教,但是也知道要做好事,不做坏事,同样是不杀生、不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将来的果报亦都属于人道的果报。 古德有言:“道在红尘闹市修,全凭五戒作根由,杀生戒除慈心大,不贪财物廉洁优,见色不贪性清净,荤酒永断性长流,欲学长舌莫妄语,成佛不须出世求。” 希望大众把握今生,持守五戒,切勿空过,枉受轮回之苦。 受持五戒功德 五戒者,一切世出世间诸善法戒之根本。《善生经》云:“若有说言,离五戒已,度生死者,无有是处。善男子!若人欲度生死大海,应当至心受持五戒。” 《七佛经》云:“若有人能受持五戒,感得二十五神侍卫。” 《辩意长者子经》云:“佛为辩意长者子,要有五事行得生天。以偈颂曰: 不杀得长寿,无病常解脱;一切受天位,身安光影至。 不盗常大富,自然钱财宝;七宝为宫殿,娱乐心常好。 男女俱不淫,身体香洁净;所生常端正,德行自然明。 不欺口气香,言语常聪明;谈论不吃蹇,所说众奉用。 酒食不过口,无有误乱意;若当所生处,天人常奉侍。 若其寿终后,二十五神迎;五福自然来,光影甚炜烨。” 《优婆塞戒经》云:“善男子,一切施中,施无怖畏最为第一。是故我说,五大施者,即是五戒。如是五戒,能令众生离五怖畏。是五种施易可修行,自在无碍不失财物,然得无量无边福德。离是五施,不能获得须陀洹果,乃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