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的學佛人
  文/普憲精舍高級禪修班學員 瓊華

  最近碰到以前的同事及朋友,他們都說我改變了,以至於怕認錯人,都不敢跟我打招呼。事後回想,接觸佛法以後,的確改變很多──以前性格傲慢、清高、我執,總愛怨天尤人;現在慢慢的學會了感恩及寛容。雖然修正錯誤的行為很難,但是正逐漸地改變著。

  以前的我很愛生氣,現在了解因果報應,知道造惡因得惡果,心境轉換了,就不會瞋心大發。接觸佛法以後,心情平靜,學會放下,煩惱自然減少,「相由心生」,當對日常生活的一切,更能輕鬆自在地處理與面對,自然而然臉色就變好看了。

  以前心情煩憂時,習慣以看電視的方式,暫時逃避必須面對的事情。長久下來,總是讓他人來引導自己的思緒。自從學佛以後,每當心情煩亂時,我會先閉上眼睛,或經由打坐,讓自己的心真正獲得平靜。靜下心來,我注意到了平時不曾留意的細節,也學習用不一樣的心態面對相同的事情,並從中得到啓發。

  曾經聽過一個故事,有一位花販說:「夜來香其實白天也很香,但是很少人聞得到。」他的結論是,因為白天人們的心太浮躁了,聞不到夜來香的香氣。如果我們白天的心也很平靜,就會發現夜來香連在酷熱的中午也是香的。

  從佛法當中,我漸漸得知「無限生命」的概念,原來生命是無限延伸的,我們不是只有此生,還有前世及來生,相信「因果輪廻」、「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真理,這輩子所做的一切好事或壞事,將會與未來有著密切的關聯。生命是一直延續下去的,只是表現的形式不同。

  所謂人身難得,我們應該珍惜這輩子為「人」的福報,做些有意義的事,為社會貢獻一己之力,如此,爭名奪利或是追求物質生活的欲望就會漸漸減少。

  學佛,讓我學會放下「執著」的觀念;學佛,讓我學習慈悲,接受別人的缺點和弱點。一張紙都有兩面,我們為什麼只看一面,因此我學會儘量看別人的長處,懂得感恩。人和人起衝突的原因,就是過於投入自己的境界,不如我意時,就會產生不愉快,煩惱也就這樣隨之而來,身、口、意三業的造作也就這樣產生了。學會放下,保持一個清淨的心;不向外馳求,或期待什麼都順我的意;觀察自己不愉快時,是不是來自於貪、瞋、癡?若所求太多,學會放下,那麼就能「日日是好日」。

  總之,學佛使我學習時時刻刻觀照自己,才不會造作惡業,掉入不好的因果;時時看住自己的身、口、意,身心放鬆,心平氣和與人分享快樂,分享智慧與擁有,達成人際和諧、自在快樂。

  願大家都是一個快樂的學佛人,充滿智慧,自利利他。






普憲精舍

地址:台南市新營區長榮路一段459號
電話:(06)633-5905
傳真:(06)632-0021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