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原行思禅师
文╱编辑部 图╱传羽
青原行思禅师诞生在吉州安城(约今江西吉安),俗姓刘,年幼即出家。此时正值初唐太平之世,社会安定文化腾达,佛法在中国,渐入天台、华严、法相、禅、律等各宗并举而扬的荣景。
曹溪参学
行思禅师个性沉稳而好静,每当大众集会讨论佛法义理时,他总是静静地在旁聆听,并不爱参与议论。年岁渐长,行思禅师听说六祖惠能大师在曹溪住持,弘扬顿悟法门,度化众生,参礼听法者众,法筵极为兴盛。为了了生死,行思禅师决定前往曹溪,向六祖大师请益佛法究竟之意。
踩着芒鞋,行思禅师翻过一座座山头,从江西直至广东,一路来到六祖大师门下。六祖大师身形虽然不很高大,但安详静默之中,散发着一种摄受人心的庄严与肃穆。
行思禅师见到惠能大师之后,问道:“修行人应该要如何用功,才能不落阶级?”阶级就是层次,小乘的位阶有四果,要想达到初果,就必须经过初果向,然后是二果向、二果……依此类推一直到达四果。从渐教来讲,修戒、修定、修慧、修六波罗蜜……都属于阶级。修证阿罗汉果,最快需要三生,最慢必须六十小劫;修证佛果,要经过三大阿僧祇劫,这实在是很长的时间。所以行思禅师问:“当何所务?”用什么方法、下什么功夫,可以不需要经过这些阶段,而能很快契悟自己的本性,成道证果,达到解脱的境界。 六祖大师反问他:“你过去曾修习什么法门?”是修渐修,还是顿悟法门?是诵经、持咒、礼忏,还是薰修其他法门?行思禅师回答:“圣谛亦不为。”所谓“圣谛”,就是希求解脱,希望证得无漏智慧、寂灭涅槃。以佛法来讲,就称为无为法。行思禅师的意思是:我连想求佛道,断惑证真、转识成智,连这些圣谛、第一义谛的最高境界,我都不为。一般人都认为佛是最高的境界,行思禅师连佛都不执着;不但不着有为法,甚至无为法等一切境界也都不执着。心当中一法不立,这就是最高的境界,不可思、不可议的境界。六祖大师听后说道:“落何阶级?”行思禅师回答:“圣谛尚且不为,哪里还有什么阶级、层次呢?”心当中圣谛都不为,不但是魔不可得,连佛也不可得,心当中一法不立,了了分明,不想过去、现在、未来,心当中就没有阶级、层次可言,戒、定、慧皆不可得。因为心中本自具足戒定慧,所以没有阶级,这是最高的境界。由此可见,行思禅师已经契悟实相的境界;但恐怕自己弄错方向,所以专程来请六祖大师印证。六祖大师予以认可,便要行思禅师住下来,跟随在身边继续用功。
得法受命
六祖门下学人众多,行思禅师的解行与修持,逐渐受到寺中同参们敬重,六祖大师特别器重他,便令师担任首座。
一日,六祖对行思禅师说:“自从世尊灵山付嘱,传授衣法以来,历代祖师无不一贯相承,师资道合,衣法双行,衣以表信,法乃印心;今日我已知道你尽得契会,深得法印,既有得法之人,何愁后人不信?自从我受五祖传付衣钵以来,经历许多的艰难险厄,几次命如悬丝,朝不保夕。日后人心更不如今,执着事相而想要争夺衣钵之人,也会更多,所以这袈裟,今后就留镇山门。”六祖交代后,又勉励行思禅师:“既然你已经开悟,应当分化一方。希望你立定志向,绍继佛祖道统、化导众生,勿使顿悟法门为之断绝。”行思禅师听从六祖大师的指示,便回吉州,在青原山静居寺弘法度化,门下学人云集,禅风大振。
寻思去
六祖入灭之前,座下有一沙弥名希迁,曾请示师:“和尚百年之后,希迁应当依止何人继续用功?”六祖答:“寻思去!”不久,六祖大师圆寂了,希迁便日日于闲静处静坐。
当时的首座法师见了,十分纳闷,便问他:“六祖大师已经入灭,你在此空坐是为了什么?”希迁回答:“我是依着六祖大师生前遗命,所以在此寻思。”首座法师听后,略一思索,不禁莞尔,向他说道:“你有师兄行思和尚,现今于吉州住持弘化,你的因缘在那里。六祖说得很清楚,是你自己迷惑了。”希迁这才恍然大悟,到六祖大师塔龛前顶礼辞别之后,随即前往静居寺参礼。
希迁到后,行思禅师问他:“你从哪里来呀?”希迁答:“曹溪。”师又问:“你在那里得到什么呀?”希迁回答:“学人未到曹溪前,也没有失去什么啊!”师又问:“既然如此,那你去曹溪做什么?”希迁答道:“若不到曹溪,争知不失?”
希迁反问行思禅师:“曹溪大师还识和尚否?”师问:“汝今识吾否?”希迁回答:“识。又争能识得?”行思禅师默许地说:“众角虽多,一麟足矣!”
希迁又问:“和尚出岭多少时?”行思禅师说:“我却不知,汝早晚离曹溪。”希迁说道:“希迁不从曹溪来。”行思禅师说:“我亦知汝去处也。”希迁回应:“和尚幸是大人,莫造次!”
过了一阵子,行思禅师又再问希迁,问他:“你从哪里来呀?”希迁直言:“曹溪!”行思禅师举起手上的拂子,问道:“曹溪还有这个吗?”希迁回答:“非但曹溪,西天亦无。”行思禅师再问:“子曾到西天否?”希迁答道:“若到即有也。”行思禅师追问:“未在。更道!”希迁回答:“和尚也须道取一半,莫全靠学人。”行思禅师说:“不辞向汝道,恐以后无人承担!”
在行思禅师的教导下,希迁日日研几精要,心契玄奥。行思禅师知道他的根机因缘已然成熟,有一天将他找来,托付一封书信送到南岳去,交给同是六祖门下的怀让禅师,并吩咐他:“送完信后赶快回来,我这里有把钝斧头,要留给你住山用!”
希迁知道行思禅师的慈悲用心,送信一事,犹如最后的点拨勘验,因此到达南岳后,并未呈交书信,而直接问:“不慕诸圣、不重己灵时如何?”南岳和尚说:“这个问题太高深了,何不向下问?”希迁回答:“宁可永劫沉沦,不慕诸圣解脱。”和尚默许,希迁即礼拜告辞。
回到青原山静居寺,行思禅师见到他,问道:“你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书信有送到吗?”希迁回答:“信亦不通,书亦不达。”接着又说:“先前和尚允诺要给我一把钝斧头,让我住山用,现在就请领吧!”禅师垂下一足以示意,希迁便恭敬作礼,告假后,前往南岳。
曹溪意旨
行思禅师得法后一直驻锡在青原山弘扬禅法,天下学人往往不辞千里跋涉,前来参学请益。如六祖门下的荷泽神会大师,也来到静居寺参方。师问:“你从什么处来?”神会答:“曹溪。”师又问:“曹溪意旨如何?”神会立即站起来。师说:“犹带瓦砾在。”神会问:“和尚此间莫有真金与人么?”师回答:“设有,汝向什么处着?”有僧人问道:“如何是佛法大意?”行思禅师回答:“庐陵米作么价?”以令学人参悟。
行思禅师一生度人无数,诲人不倦。当年亲从六祖大师付嘱传授的灵山意旨,除付法石头希迁禅师之外,门下尚有许多杰出的弟子,百年之后,化化不绝,慢慢灯分三家──曹洞、云门、法眼三宗,都出自石头希迁禅师门下,可谓应了当年菩提达磨大师“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之语。于唐开元二十八年(740)十二月十三日,师升堂告示大众之后,跏趺示寂。唐僖宗赐谥曰“弘济禅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