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是随顺,“喜”是欢喜,能够以清净心、欢喜心、平等心,在生活中布施财物、时间、心力,不论是大事、小事,都能称扬赞叹,都是无量功德。
儒家云:“君子有成人之美”,教导大众要有宽厚的胸襟,成就他人的美德。佛经亦云:“于诸众生心生欢喜,是名大喜。”菩萨见一切众生能修福修慧、离苦得乐,就能得无量欢喜、福德。一般众生总是自私自利,看不得别人功成名就,时时刻刻活在人我是非的分别当中。自己有所成就,就感到无限欢喜;看到别人成就善法功德,就心生嫉妒,甚至说风凉话、诽谤、破坏,不仅当下瞋怒痛苦,也造下恶因,损人损己。
《菩萨本生经》记载:佛陀过去曾与阿弥陀佛是同学,世尊名为首达,阿弥陀佛名为维先,当时首达德高望重,对于年少聪慧、辩才无碍的维先心生嫉妒,深怕弟子依止维先,于是常对弟子们说:“维先年幼,智慧浅薄,不可依崇。”导致维先默然离开。而后首达虽深受大众敬重,却因不能降伏自己的瞋恨心、嫉妒心,不能随喜称扬赞叹、成就别人的善法功德,所以死后便堕地狱,受无量苦。
反之,过去印度有一位阿输迦王,对佛法深信不疑,发心建八万座佛塔,并日日供佛斋僧,请法师开示。一日,遇到一位年轻聪慧、相貌庄严、精通三藏的法师,在聆听其开示时,发现此法师每说一句法,均散发阵阵清香,令闻者心生欢喜。于是国王向其请示原因,法师回答:“因过去在迦叶佛时代,自己是一位善法比丘,常向大众随喜称扬赞叹诸佛无量清净功德,让人民都能了达佛理、欢喜称扬如来。所以,生生世世都能口出妙香,闻者皆能心生喜悦。”故知随喜赞佛功德是多么地殊胜、可贵。
随喜发心,不论是自己主动积极行善,令众生欢喜;或是随喜赞叹,成就他人功德的发心,就已具足诸佛菩萨自利利人的因心及功德。《四十二章经》云:“睹人施道,助之欢喜,得福甚大。”以宽广、平等、欢喜、慈悲成就他人的菩萨心,随喜修福修慧,犹如灯灯相传、光光相照,让更多众生皆能同沾法益,离苦得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