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道輪迴是凡夫眾生陷溺其中,不得出離的循環;在一期又一期的生命中,或悲或喜,不能作主,苦楚萬端。而輪迴的根本原因是眾生無法保持清明的覺性,始終受外境影響而念念遷流、善惡念夾雜,造作身、口、意三業。一旦因緣會遇,業果成熟,便要受報。不論是善報或是惡報,皆是生滅變幻的現象,無法長久。眾生便在苦樂交替的生命中載浮載沉,無有出期。
要改變輪迴的命運,便要從起心動念下手,因為「心念」是一切果報的源頭。《四十二章經》云:「心如功曹,功曹若止,從者都息。」當心中起了貪、瞋、癡或殺、盜、淫的念頭,即已種下惡業種子;相反地,若能及時覺察、覺照,轉而生起布施、慈悲、恭敬等光明的念頭,則能遠離苦報,感得善果。佛法說「一心生十法界」,不論是成佛成聖、人天福報,乃至三塗惡道的苦果,皆由自己的心念決定。即使這一生的報身已經決定,外在的境界也已現前,我們所持的態度仍能改變自己的未來。所以,若身處逆境之中,能以光明、正向的態度來面對,便能產生扭轉命運的力量;相反地,若以負面、惡念來看待人、事、物,即使享有天人般的福報,也無法獲得快樂。
釋迦牟尼佛在過去生中,因造作惡業而墮入地獄,不僅遭受?皮受鞭打的痛苦,還得拖拉沉重的鐵車,不得喘息。當他看見同伴因體力不支暈倒在地,遭到獄卒更殘酷的毒打時,心中發出慈悲之心,請求獄卒讓他代替同伴受苦。獄卒聽了大發雷霆,則以鐵棒狠狠捶打他至死。然而他的一念悲心,消除了他在地獄受苦的惡業,而得以投生忉利天中。從那時起,他生生世世皆對眾生心懷悲憫,不曾暫捨,終至成佛。由此公案可知:即使是三塗惡道的罪人,如能發起一念善心,便是改過向善的開端。若能以此善念為修道的動力及助緣,則能令罪業冰消,成道可期。
然而眾生的善念不易生起,更不易保有。《地藏菩薩本願功德經》云:「南閻浮提眾生舉止動念,無不是業,無不是罪。」凡夫的心容易落於善、惡兩邊,且善少惡多。故三十七助道品中的四正勤:「已生善念令增長,未生善念令速生;已生惡念令滅除,未生惡念令不生。」即是勉勵修行人時時提醒自己,只起善念不起惡念,當煩惱惡念現前時,以觀行法門對治,覺察、覺照,回復良善與清淨。
欲得善念相繼、惡念不生,首要條件在於對佛法的堅固信心。如能深信心生萬法、因果不爽的道理,就能時時提醒自己心生善念,廣修善法。此外,親近善知識亦能提起正念,如同明燈在前指引方向,不會誤入歧途。
修行之始即是最初的一念善心,這念善心就是一切功德的開端。眾生心中的穢垢有如漫漫長夜,而善念則如黑暗中的微弱火苗。光明、黑暗不相並存,只要善加護念這火苗,令其不斷增長,終能成為熊熊火光,照破無始闇冥,找回清淨本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