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欣賞,讓人生更美 文/普南精舍禪修班學員 傳懷 |
|
「欣賞」是一種發自內心的讚歎,用眼睛細看、用耳朵傾聽,用心去慢慢觀察、感受,進而心生喜悅。「萬物靜觀皆自得」,人可欣賞大千世界的千姿百態,可欣賞春、夏、秋、冬的萬種風情──從花開至落英繽紛,從枝芽吐嫩到繁華落盡,看盡生命的生滅流轉;可欣賞清風明月、彩霞餘暉,亦可欣賞有情眾生──不論是赤子之童言稚語,青年之壯志豪情,老人之睿智豁達,處處都是人生的美景。 欣賞取決於自己心境的轉變,不需花大錢,就能擷取片刻心靈的感動,例如啜一口好茶,欣賞口中回甘的滋味;細嚼粗茶淡飯,亦能欣賞其中的禪味;一個微笑、一句會心的言語,欣賞心契的溫暖;鳥鳴啾啾,蟲聲唧唧,欣賞大自然之美妙伴奏。只要放開胸懷,打開欣賞的眼睛,就像扭開快樂的開關,注入學習的活泉,你會發現人生更美好。 但如何對人、事、物抱持「欣賞」的態度?「欣賞」需要學習嗎?答案是肯定的,特別是人與人之間的欣賞。當看到別人的優點時,是欣賞?或是嫉妒?從小到大的成長經驗中,我們或多或少都曾有過嫉妒別人的劣根性。例如:嫉妒別人的學業成績比我強、頭腦比我好,讀書似乎輕鬆愉快;嫉妒別人美滿幸福的生活;嫉妒別人的美貌;嫉妒別人賺的錢比我多;嫉妒同事的工作能力比我強……諸如此類,總覺得天下好處都被別人佔盡了,某些人就是如此得天獨厚。隨著年齡增長、思想成熟,以及在禪修班的薰修,自己發現「嫉妒心」就像熊熊烈火,攪亂了內心的澄淨,遮蔽了理智的雙眼,看不清事情的真相。 嫉妒心來自於比較與競爭,比較後發現自己不如人,因而自卑心作祟,產生酸葡萄心理,見不得別人好。透過佛法中的覺察、觀照,我們就能克服此一盲點,因為別人有好的成就,一方面來自於自身不斷的努力,另一方面,則是前世修來的福報。我們總是看到別人成功卓越的一面,卻對其背後所下的苦功視而不見,所以自己更要好好地精進用功,廣修福慧資糧。「肯定自己,不需否定別人;肯定別人,不需否定自己」,當自己能懂得「放下」與「轉念」,不再執著於表相,就能見賢思齊,以欣賞的態度讚歎他人的成就,觀察他人的優點,激發自己向上提升的力量,化解內心的無?煩惱,身心都能清涼自在。 有智慧的人,會漸漸懂得「欣賞」的藝術,不論是欣賞人、事或物,當心量擴大了,看事情的角度改變了,內心就能體驗許多美好的事物。反之,若時時刻刻處於比較與競爭,嫉妒的雙眼如何容得下他人的優點?狹隘的心量也無法成就人間的美事,所以,若想要人生更美好,必須先懂得──欣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