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物起照

文/普天精舍大乘解行研經班學員 傳甘

道在哪裡?佛在哪裡?心在哪裡?應如何修行?如何悟道?如何成正覺?這些知見,老和尚可說是苦口婆心,不厭其煩地再三開示、提醒,然而「悟道容易,行道難」,末學雖已學佛三十年,也打過十幾次禪七,但說來慚愧,毫無工夫可言,迄今仍停留在「點」,不但沒進步到「線」,更遑論「面」了。

  老和尚曾說:修行沒別的,就是經常反省檢討,去除自己的習氣煩惱,這才是真正的修行學佛。六根對六塵時,當觸物起照,不染六塵,不受外境迷惑,保持這念作主的心,綿綿密密、不夾雜、不間斷,這樣工夫就成片了。經常思惟師父的開示,並檢討反省自己修行為何不得力?發現自己最主要的問題就是沒有將「萬法唯心造」的道理念茲在茲,因此沒有對所遇到的一切境緣,負起百分之百的責任。

  譬如末學以前遇到他人指責、批評時,心中產生憤怒、辯駁、不安……種種情緒的翻騰,作不了主,心裡十分難受!好在最起碼還有「點」的工夫,於是提醒自己立刻反觀:會有這些境緣,都是自己的心念感召而來的,這都是自己的問題,不要向外怪罪別人。同時也思惟:其實是別人在幫助我,讓我看到自己內心有這麼多負面的習氣煩惱,應該要抱著懺悔、感恩的心檢討、改進。

  反覆練習「觸物起照」之後,漸漸由生轉熟。面對境緣,已能夠當下思惟四祖道信禪師所說的:「境緣無好醜,好醜起於心,心若不強名,妄情從何起,妄情既不起,真心任遍知。」喜、怒、哀、樂都是從自心產生的,覺察、覺照、檢討、反省後,心馬上就清涼了。

  老和尚云:「我們修中道實相觀,就是在檢討、反省自己的過失,檢討了以後,保持這個心不動,就是這麼簡單。」知易行難,師父引進門,修行在個人,這念心雖是本具,必須要靠自己努力去做,腳踏實地,一步一腳印,觸物起照,在這念心上安住,「理具、事造、唯心」三者缺一不可,由點到線、由線到面,工夫才能成片,修德有功,性德方顯。這樣修行才是真工夫,也是最好的供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