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戒子心得 |
|
見汎法師 ![]() 兩位和尚也提到,修行就是要能吃苦,耐得住外在種種境界的考驗,修行這條路才能走得長遠。古來許多高僧大德就是堅持修行,面對逆境時不以為苦,如虛雲老和尚獨排眾議,保住我們現今所穿的這領大衣;弘一律師堅持苦行,為後世學人的榜樣。 今日的我們,所面對的外境,比起古德先賢,真是優渥太多,如何在這種環境下提起道心,效法古德先賢修行的毅力和決心?方法無他,依著戒律而行,少欲知足,難行能行,難忍能忍,如此,方能不為境轉,失去道心。 見諶法師 今晚聆聽羯磨和尚開示,開示從佛教歷史談起,由史返照佛教的未來。其中,最重要的一點是,佛教傳到中國二千年,每代皆有大德高僧延續佛法慧命,火種不斷,因此,唯有培育僧才,佛法才能興盛。孔子說:「才難。」人才難得,僧才更為難得。戒期中,體會到如律如儀的行止,莫不是進道的初基、僧格的本分。 從今天的開示中,感受到能在此時此地出家修行、受戒,是莫大的福報。跟隨著許多大善知識的步伐,真實地認知佛法未來的希望,需要一代接一代的努力。前賢猶在,古道常存,從中體會到身為一位比丘,所負的責任何等重大! ![]() 妙乘法師 去年曾有因緣來到中台禪寺參觀殿堂,心中很是讚歎,這是一座寶山,是宗教與藝術的結合。如今來到寺裡,接受洗禮,對於中台禪寺的宗風、持戒的細行及得戒和尚為續佛慧命的用心、開演全球禪宗的風範,處處皆有獨到的智慧,可以稱得上是佛教界的標的,讓我熱淚盈眶。 戒常住的用心,動用了百千人力,四眾弟子二十四小時呵護著戒子,讓新戒們只需在戒行上用功,無需分心。 十來天的緊湊行程,為的是登比丘壇後能有更多的時間講戒,讓戒子明白戒法,具足威儀,持滿分戒。這是此次戒會最大特色。 法空法師 剃度七年餘,第一次見識到大叢林的僧團生活,組織的嚴謹、管理的效率,令人心生折服。 時間的安排非常緊湊,要求很嚴格,一絲不苟,沒有學不會的,學不好就一直訓練到學會為止。雖然短時間內不能如中台的法師那麼純熟,但基本動作的觀念已深植心中。 這是一次很嚴格的僧伽教育,日子當然會比自己的道場辛苦很多,但是內心非常地感恩能有福報接受到剃度以來最完整的僧伽教育。戒常住盡全力地培植後學,耗費了龐大的經費及人力,加上十方信眾的護持,成就了這一切。 見紀法師 「前後對正,左右標齊」這件事,每天老是不斷地被提醒,連國小學生都懂得「向前看齊」,難道我們就不懂嗎?但是,沒有做好卻是事實!每次一到定點,就埋怨前面和旁邊的師兄弟沒有對齊,可是今天當自己被糾舉的時候,才發現沒對齊的人是自己!為什麼一直沒發現?是因為認為自己才是「正」的,別人是「不正」的,用「不正」的心去看他人,得到的結論就是「歪」的。堅深的我執,從排班這件小事就能看得出來。 我們總是看不到自己,只看到別人,等到發現問題在自己的時候,可能已經造成對別人不小的影響,因為自己的粗心,造成整個排面不整齊,除了慚愧之外,不禁反省自己是否也常不自覺地在生活中帶給師兄弟困擾呢? 懺文云:「懺悔生生世世惱害一切眾生罪報」,平常心粗沒有注意,其實,也許自己無形中惱亂了別人卻不自知,甚且怪他人擾害自己。若是不造其因,便不會得到為他人所惱的果報,真正該反省檢討、慚愧懺悔的人,應當是自己才是! 見灃法師 排班時,人手一本比丘尼戒本,喃喃地背誦著。自己發願生生世世持戒清淨,不受染污。願腳踏實地修行,以戒為尺,修正壞劣習氣。所以,手持戒本,希望種下金剛不壞的種子,一字一句深烙心田,讀誦著戒本。 就這樣,記憶背誦,效果遠比每週背經事半功倍。思惟其中差異,原來,心清淨了,沒有散亂、妄想、煩惱,字字即珠璣。反之,只為了「背完」進度,卻隨背隨忘。陪堂師父開示:佛法從恭敬中求。若是為了背完進度的「果」,那麼,很快就忘了;若是為了生生世世植入佛性種子的「因」,則不敢忘失,時刻在心中憶念。 於此體會到,恭敬真正的涵義是「珍惜其得來不易」,因為佛法難遇,受戒更是殊勝,唯有發願的心、清淨的心,才能領悟法寶的尊貴。 信解行證後,方知真實不假,一切貴在「清淨」。 在家菩薩戒戒子心得 美國太谷精舍 Craig Parson(傳捨) ![]() (和一千多人有正念地、靜靜地用齋,是一大享受,我永遠不會忘記那種經驗。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們的每一個動作都影響著大眾。當其他人保持安靜時,如果我的椅子或碗發出聲音,就會使彼此起心動念。如果我把海青後襬拖在走道上就會絆倒他人。如果我沒注意到依規定位置擺放碗盤,可能會浪費行堂師兄的時間,也可能因不整齊讓其他人覺得不舒服。如果我有智慧,言行舉止得體且安詳,那麼,就不會妨礙他人。這是法師教導我們的一課。) 美國佛寶寺 Frank Kliewer(傳福) ![]() (我們都必須學習馴服舊習性,控制導致貪、瞋、嫉的情緒,以及其他不良的行為。五天的菩薩戒,只是一個開始;最重要的是每個當下。我們最究竟的喜悅,應該是在協助所有眾生找到覺悟之道的同時,一心一意地圓滿我們的修行。) 美國佛門寺 Peggy Bryant(傳培) ![]() (這一番經歷,促使我真正地了解戒法──持戒,包括自律、規矩,以及制約,並不是件容易的事。然而,真正的解脫是在於適切且正當之行為,而不是隨性恣意而行。在受戒的過程中,我重新學到了這一課。) 美國佛門寺 Sue Johnson(傳倫) My reflections of what the precepts mean to me: They are my teachers of respect My guides of awareness My path of learning detachment A practice of not overindulging My building blocks of shared merits My relationships expressed with compassion and kindness The thread of harmony in all my relations A practice seeing the Buddha Nature in all sentient beings I want to keep nurturing the Bodhi seeds the Grand Masters have planted in me and keep cultivating my Bodhi garden. (以下是我對戒的感想: ![]() 覺性的嚮導, 學習去執之道, 學習不過度放任自己, 回向的砌磚, 呈現慈悲的人際關係, 所有和諧因緣的串連線, 見一切眾生佛性的修行。 我願持續培育 導師在我心中植下的菩提種,並且繼續耕耘我的菩提園。) 普照精舍 傳津 ![]() 普民精舍 傳玫 開堂和尚、引禮師父苦口婆心的叮嚀,讓自己在疲累的時候提起,在舉手投足之間檢視自己的心念。當三師和尚主法時,自己突然有一種很強的感受:這一切都是難遭難遇的!似乎,不需言說,當下即是。 我曾經很怕累,尤其在佛學社正式成立運作之後,心中始終有障礙,無法跨過。而今,仔細思惟,何為菩薩?自利利他便是! 怕什麼累?本分事而已! 普民精舍 傳寧 為培育戒子們成為威儀具足、理事圓融的菩薩,「聽招呼,守規矩」是戒會中的通則,看似規矩很多,但只要依教奉行,漸漸發覺到念頭少了,心變細了,彈性增加了,身心安然自在。 普光精舍 傳佳 ![]() 普照精舍 傳宇 五天的戒會中,一切行儀都是教導戒子們如何成為清淨守護戒法的在家菩薩,如何實踐上求佛道、下化眾生、自利利他的菩薩精神。雖然只有短短的五天,卻讓人深深體會到作菩薩真是不容易。而這還只是開始,未來更須發長遠心、勇猛心、精進心、大願心,才能成就菩薩道。 |
||
回首頁 |